南京市齐武路小学承办江苏省教研室第13期立项课题开题暨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20/6/16 16:11:02 作者:沈木慧 浏览量:1516次
统编版新教材《道德与法治》已全面使用,为提升学科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教学实践能力,促进教师对“教什么”的理解,2020年6月12日,由我区南京市齐武路小学承办的江苏省教研室第13期立项课题的开题与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顺利举行。此次活动采用腾讯会议网络教研形式,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吕林海教授、人教社综合文科室主任富兵主任和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德育教研员顾润生教授应邀参加课题开题论证,课题组成员、区教研员及学科骨干教师一百多人参与了活动。
上半场进行课题观摩研讨。首先,南京市齐武路小学陶礼宾校长作《立足儿童本位 涵育向上童心》的专题汇报。陶校长向所有参加此次教研活动的专家、领导和教师表达诚挚的欢迎,随后从“遵循儿童道德成长逻辑,建设橙长校本课程”和“架构立体道德评价体系,涵养向上美好童心”两个方面介绍学校的德育工作。作为东山外国语学校的分校,开办不到一年,南京市齐武路小学积极营造见贤思齐、同心向上的校风,始终把儿童放在学校发展的中心位置,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
接着,南京市齐武路小学邵丹丹老师执教了三年级道德与法治《四通八达的交通》。邵老师充分关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通过课前小调查,用童眼观察江宁的交通,画一画、贴一贴;课堂上从“分享我的出行体验”“童眼看交通”和“我的出行我做主”三个活动,让孩子们在合作学习中感受交通方式多种多样、交通枢纽互联互通和交通信息智能快捷,四通八达的交通让我们的出行选择更加多样,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邵老师巧用身边的交通发展——潮汐车道正式开通,课程与生活相结合,充分利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她能适时抓住课堂生成性资源,眼中关注学生的学,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下半场课题开题论证由江苏省教研室顾老师主持。课题主持人南京财经大学附属小学任颖老师详细介绍课题——“基于课例研究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话题教学知识(pck)的提炼与改善研究”申请及研究进展,突出课题研究的五大目标。南京市陶行知小学严芳老师汇报了课题的文献研究概述,该课题能够填补研究领域的空白,丰富和拓展学科教学知识这一研究主题的内涵和外延,改善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抓手。
随后进行专家论证。吕林海教授充分肯定话题PCK研究的价值和课题前期所做的工作,同时提出五点可行性建议,强调要深入探讨道德独特性问题,对比研究发现优秀教师的成长模式;课题研究目标要能通过课例比较研究,培养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的自我自觉,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专业成长。
人教社综合文科室主任富兵主任肯定邵老师执教的观摩课《四通八达的交通》能结合孩子们的实际生活,用童眼去观察身边交通发展,感受交通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也建议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德育课程,不能止于学科知识目标,要能提炼德育目标,例如该课例要在现有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让孩子能从出行方式的变化中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另外,富主任指出话题PCK要提炼教材中的精华,从实际最需要的地方入手,脚踏实地地做教学研究,让研究目标更明确。
课题组成员就课题中的疑惑向专家请教,研讨氛围热烈。顾老师指出课题研究目标要更加具体,研究重点要明确,研究主题要来自于调研一线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真正地为教学的教、学生的学而服务。通过专家论证交流,课题组成员也更加清晰课题研究的思路和目标,也能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德法教研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
文字:邵丹丹
编辑:顾 婕
审核:方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