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齐武路小学一语备课组第八次活动报道
发布时间:2020/12/16 11:23:58 作者:陈子越 浏览量:640次
南京市齐武路小学备课组活动记录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组别: 语文 组长: 陈子越
一、活动主题:
《乌鸦喝水》集体备课研讨
二、活动方案:
1.活动目标:《乌鸦喝水》的集体备课教学研讨
2.活动时间:2020年12月15日
3.活动地点:南京市齐武路小学
4.参加对象及人数:齐武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12人
5.执教者(主讲人)及课题:黄慧《乌鸦喝水》
三、研讨记录
胡莹: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读图,有趣的字形演变图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甲骨文“鸟”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鸟,随图出示几种鸟类的名称,渗透性识字的同时了解鸟字旁的意思,有助于帮助学生识记“鸦”这个生字。
陈子越:对比学习后再结合生活实际扩词,理解字义,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借助师生合作一问一答的方式趣读课题,学生初步知道了故事大概内容,激发了学生接着往下读故事的兴趣。
钱遇慧:写字教学是低段语文中的教学重点。本课的三个独体字中,“出”的书写笔顺容易出错,教师重点指导,示范讲解每一个笔画的位置和书写要点,保证学生们将它写对写好。每一次写字指导教师都强调写字姿势,纠正学生不对的执笔、坐姿等,提醒学生做到三个“一”,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蒋荣荣: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整体感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关注了学生的起点,对学生的基础有了一定的了解。
王玲玲: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已经粗知了文意,但一年级孩子还不会用完整的话概括故事内容,所以黄老师紧扣带有“喝”字的关键词,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这三个关键词贯穿整个故事,也是故事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找到这3个词语,学生很快就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这样的练习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四、活动签到表(电子照片)
五、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
一、趣味识字,激趣导入。
1.出示甲骨文“鸟”字的图片,引导学生看图猜字后出示“鸟”的字形演变图,启发学生想象“点”这个笔画代表鸟儿的眼睛。
2.出示鸟类图片(鹦鹉、老鹰、黄鹂、鸽子……),认识鸟类,渗透性识字,初步了解带有鸟字旁的字大多与鸟类有关。
3.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说说乌鸦的外形,识记“乌鸦”二字。
(1)对比“乌”与“鸟”,联系乌鸦的外形特点,引导学生观察想象。
乌鸦全身的羽毛黑黑的,黑得我们都不容易发现它的眼睛, 所以“乌鸦”的“乌”少了表示眼睛的笔画“点”。乌就是黑色的意思,很黑很黑我们就说——乌黑;黑色的云朵我们就说——乌云;全身黑色羽毛的鸟儿就叫——乌鸦。
(2)识记“鸦”:牙+鸟=鸦。
(3)看图,用完整的话说说乌鸦想干什么。
预设:一只乌鸦想要喝水。
师板书课题:乌鸦喝水。“喝”标注拼音,渗透识字。生齐读课题。
师生一问一答合作读课题。
师:谁喝水?
生:乌鸦喝水。(引导学生读时突出“乌鸦”。)
师:乌鸦干什么?
生:乌鸦喝水。(引导学生读时突出“喝水”。)
二、自读课文,识字学词。
1.请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生字条中要求学生认读的11个生字,请学生在文中找到并圈画出相关生字词。
3.同桌合作练读生字词。你读我听,我读你听,相互正音。
4.课件出示字词,检查认读情况。
①指名认读,读准翘舌音“处”、前鼻音“进”和后鼻音“放”。
②复习“折文旁”,学习“反文旁”,对比两个偏旁的不同之处。(折文旁的一笔横撇到了反文旁这里,变成横和撇两笔。)
③采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处”“放”二字。
①多种形式练读字词:带上拼音拼读、指名认读、去掉拼音练读、开火车读、小教师带读等。
②小组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③全班汇报交流。
加一加:讠+午=许
辶+井=进
氵+去=法
编谜语记忆: 用上两点力(办)。
组词法记忆高频字:找到 找水 找东西
找出 寻找 旁边
身旁 一旁 旁人
5.游戏:乌鸦叼石子。(石子上有本课生字词,学生读对了词语,就能帮助乌鸦将石子放进瓶子里,让水面升高。)
让我们把生字词语送回课文中,再读课文,肯定会比刚才读得更好。
三、再读课文,初知大意。
1.再读课文,试着标出课文自然段序号。2.回忆自然段的特征——开头空两格。交流: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你是怎么标序号的?指名学生交流。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找带有“喝”字的句子,拿起笔画上线。
4.指名评议三位同学读的情况。关注多音字“着”,关注第三自然段长句子的朗读指导。
学生标记好停顿符号,师领读两遍后学生自由练读几遍,做到不数读、不唱读、不读断词语。
5.交流答案,粗知文意。
(1)指名学生读带有“喝”字的句子,师随机出示相关句子并板书关键词。
①课件出示: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师板书:找水喝。)
(2)指名学生用上三个关键词“找水喝”“喝不着水”“喝着水”,说一句完整的话。
预设:一只乌鸦到处找水喝,它找到了一个有水的瓶子,可它喝不着水,后来乌鸦想办法喝着水了。
四、指导写字,巩固识字。
1.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生字(独体字),指名认读。
2.提醒学生认真观察,注意关键笔画,关注起笔和主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师边范写边讲解要点,生跟着书空练写。
石:第一笔横不要过长,撇要舒展,从竖中线起笔。下面的“口”要写得略扁。
出:笔顺为“竖折、竖、竖、竖折、竖”;第一笔竖折的折写在横中线上,中间的竖是一笔写成,立在竖中线上。
见:竖撇和竖弯钩的位置要摆好,起笔都落在竖中线上。竖弯钩要写得舒展。
4.生描红,练写。(提醒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
5.小组内展示,交流评议。
6.全班交流,奖励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美观的孩子。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师: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新的字词?会写的字中,你认为哪个字写得最好?
2.布置作业:练写生字3遍;继续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乌鸦喝水》是一篇经典的寓言故事,内容简短,寓意深刻,是很好的学习文本。在整节课的教学中,语文学习,是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这篇寓言故事语言通俗易懂,学生初读后就能大致读懂故事内容,但缺少对故事细节和人物心理的把握。怎样让学生更深入地与文本对话,体会小乌鸦的智慧?我的做法是:抓关键词,读懂人物心理。结合实际理解“口渴”,表演理解“四处”,了解小乌鸦找水的不易,就能读懂小乌鸦找到水时的兴奋、激动,继而明白小乌鸦有水在眼前却喝不着水的无奈、着急。“水不多”“瓶口又小”的细节描写,告诉了我们乌鸦喝不着水的原因,缺一不可。通过图片对比,学生有了感观上的体验后就能“急乌鸦之所急,想乌鸦之所想”了。结合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一颗一颗”及“渐渐”,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小乌鸦在困难面前焦急又耐心的心情以及它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重复出现的“看见”,最容易被学生忽略。“小乌鸦,你怎么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呢?”我以这样的追问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看见”这个关键词后面隐藏的“善于观察”的智慧。这样抓关键词引导学生走近文本,才能让学生读懂故事,读懂人物。
六、活动报道及照片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12月15日,南京市齐武路小学一年级全体语文教师在一年级(2)班展开了《乌鸦喝水》教学研讨。
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置教学环节,使课堂语文味十足。一年级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爱读图、爱动手、爱想象,结合这些特点,黄老师采用了很多种方式教学:字形演变图激趣,对比识字“鸟”与“乌”,归类识字写字,自编谜语,师生趣味对话,动手操作实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积累词语“一颗一颗”和“渐渐”,多种方式指导朗读……这些方法的选择,都是在努力亲近儿童,与儿童对话。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理解文本、积累运用、理解寓意,这些教学目标的达成,都是建立在与儿童对话的基础上,以达到育人的最高目标。
上一篇: 五年级数学备课组第8次活动记录
下一篇: 一年级数学备课组第六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