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齐武路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8)
发布时间:2020/12/18 13:07:35 作者:朱丹 浏览量:934次
南京市齐武路小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组别: 数学 组长: 朱丹
一、活动主题:
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
二、活动方案:
1.活动目标:
以小学小学数学《8、7加几》课程建构突破口,探究低年段数学学习的新路径。
2.活动时间:2020年12月17日
3.活动地点:南京市齐武路小学报告厅
4.参加对象及人数:南京市齐武路小学数学教师
5.执教者(主讲人)及课题:
薛莹《8、7加几》
三、研讨记录
杨宇:本节课上薛老师充分让小朋友交流讨论,小组汇报中,两个小朋友配合默契,互相评价,质疑,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本来数学课的习题是相对比较枯燥的,平时的课上学生注意力也没有那么集中,但是本节课上薛老师精心制作了ppt课件,通过连线,双人pk等活动,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栾亦木:薛老师的教学活动设计很精彩,在让小朋友板演8+7=15的两种方法的时候,教具摆放的方式可以更加清晰,便于孩子观察。
周洁:薛老师在讲解7+9和9+7的关系的时候,可以放慢步伐,帮助学生更加明晰算式之间的联系。出示8、7加几的规律的时候,可以将算式展现在一张ppt上,便于学生观察。
江婷婷:可以让学生多说一说8+7和7+8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
陈钇彤:小组汇报的过程比较好,让学生展现自己的个人观点。
朱丹:本节课应该把更多的重心放在体会凑十的好处上。适时的渗透拆大数凑小数的数学思想。课后的提升题目,可以更多地放在练习课中,数学新授课可以更加清晰明确。
四、活动签到表(电子照片)
五、教学设计及反思
8、7加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P92-93。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经历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7加几。
2.在观察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发展自主探究的能力,形成多样化的算法。
3.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喜爱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8、7加几。
教学难点:理解8、7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媒体:电脑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9+3 5+9 6+9 9+7 9+2 9+8 4+9
同桌互说。
指名说。
适当提问:你是怎样想的?我们为什么这样想,用的是什么方法?
二.新课:
1.例题
从图上你看出了什么?可以求什么?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
同桌互说。指名说。板书。
怎样计算8+7呢?请四人小组组长把准备好的小棒拿出来,每组的小棒和图上的喇叭是一一对应的,请小朋友利用小棒,动手摆摆看,讨论8+7等于多少。
小组讨论。
你们这组得到怎样的结果,是怎样摆的?
指名展示。
你觉得他的方法怎么样?还有其他的方法吗?指名展示。他们先都是怎样摆的?(先凑满十根小棒)
其他小朋友会这样的方法吗?可以先怎样?
请小朋友把你们的小棒收起来。利用我们刚刚摆小棒的方法,你能把这道题算出来吗?
指名说。
同意吗?这种方法,谁还会说?
指名说。同桌互说。齐说。
还有其他方法吗?
指名说。同桌互说。齐说。
小朋友使用的这两种方法,其实就是什么方法?(凑十法)
2.试一试
用今天学的方法,请同桌小朋友讨论完成第1道算式的填空。
你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么做?
指名说。
你还能想出别的算法吗?同桌讨论。指名说。
三,练一练
1.第1题
指名说图意。怎样列式?同桌互说。指名说。
请小朋友先在图上圈出10个,再计算结果。
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2.第2题
独立填写。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这样填呢?
3.第3题
请小朋友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独立完成。
校对。你是怎样算的?强调学生应根据题目的特点合理选择把哪个数凑成10.
4.第4题
先出示第一组题,让学生填出上面一题的得数后,要求学生直接说出下面一道题的得数。
启发学生运用推算的方法得到得数
第5题 超级分类游戏,游戏结束找规律。
双人pk。
四.总结
告诉老师你今天的收获好吗?
板书: 8、7加几
8 + 7 = 15 8 + 7 = 15
2 5 5 3
10 10
教学反思: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这一理念和目标出发,我以游戏为主线,设计了《8、7加几》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岀计算8加几的方法,加深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合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
成功之处
1、在游戏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创设了生动有趣游戏这一教学情境。上课开始,我设计听算情境课件岀示复习题,既复习了旧知又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孩子们成功后,此时便呈现出例题情境。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差,保持时间短,为了使他们在整节课中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我还设计了仙女变魔法(教学试一试)、送小兔子回家(想想做做第1题)、双人pk(想想做做第3题)、齐齐出题(想想做做第4题)这些情境。当我把运用课件把音、像、动画巧妙地结合创设岀的生动的情境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时,激起他们极大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如,在岀示例题情境后让学生收集信息并提出问
题,接着想办法列岀算式。然后又通过近摆圆片让学生自己发现把8凑成十和把7凑成十的方法,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出来。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如你真棒、你的进步真大等等,让他们获得—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观察收集数学信息、摆小棒、交流讨论如何凑十,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求学生摆一摆圆片,看如何凑十,并要求同桌每人摆2种,方法不能相同。通过操作,学生手脑并用,在操作、思考中寻找规律方法,实现了把8、7凑十的知识再创造,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
不足之处
由于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摆圆片这一环节用的时间过多,导致时间前松后紧;为了呈现完整教学过程,忽视对个别学困生的辅导。
六、活动报道及照片(网站截图)
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
2020年12月17日,数学组第八次教研活动在五楼录播教室开展。本节课由薛莹老师执教。对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虽然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但是因身心发展主要以形象思维和感性思维为主,而对于抽象思维相对薄弱一些。在游戏情境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入或创设生动有趣富有情绪的游戏情境,营造快乐舒适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热情,提供积极地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薛莹老师课前认真备课,准备充分,教课堂教学过程活泼流畅,孩子们积极认真,课堂上教学细致,随机应变,及时捕捉课堂生成资源,达到了教学目标。通过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尊重学生,放手让学生表达,让学生展示,得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课后老师们展开了研讨,热烈地讨论了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