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备课组第一次活动记录
发布时间:2020/9/3 15:10:47 作者:李梦姣 浏览量:2856次
南京市齐武路小学备课组组活动记录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组别: 三年级数学 组长: 李梦姣
一、活动主题:
基于新课标理念进行备课,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二、活动方案:
1.活动目标:教学设计符合学情,有趣味性,能使学生喜欢数学课堂。
2.活动时间:2020年9月3日
3.活动地点:南京市齐武路小学7办
4.参加对象及人数:李梦姣、张大鸿、马程希
5.执教者(主讲人)及课题:李梦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连续进位)》
三、研讨记录
四、活动签到表(电子照片)
五、教学设计及反思
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6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
1.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
2. 引导学生由复习迁移、类推到新知的学习。
3. 引导学生通过笔算,感觉美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方法,理解“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和“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和“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算理。
教学准备:
师生各准备小棒8捆(每捆10根)又7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笔算(指名学生板演):
24×2= 213×3=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情景图:(课本13页例6)
2.抽学生回答从情景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并自由发言)
灰天鹅:48只;
白天鹅:是灰天鹅的2倍;
三、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探讨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
根据情景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后出示完整题目:
湖里有48只灰天鹅,白天鹅的只数是灰天鹅的2倍。白天鹅有多少只?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48×2=
(2)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板书:48×2=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呢?)
①学生估算48×2的积大约是多少?为什么?
②师生共同活动,演示操作,第一行摆4捆,另摆8根,表示48。接着再摆同样一行小棒。要求2个48根一共是多少根,就是要先算出2个8根是多少,再算出2个40是多少,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加起来。先算2个8根是16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放在2行小棒的下面,另外6根放进这捆小棒的右边:再算2个4捆是8捆,一共是9捆又6根,那么48×2=96是怎样算出来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③竖式计算。
问:怎样计算呢?借助直观操作、边讲解边板书竖式。
4 8
× 2
1 6 ----------8×2
8 -----------40×2(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9 6 ---------(积的十位上为什么是9?)
然后指出,为了书写简便,以上竖式可简写为:
4 8
× 1 2
9 6 (进位的表示什么?)
(3)尝试讨论,掌握算法。
2 8 4 3
× 2 3 × 1 3
8 4 1 2 9
引导学生比较:这两题与例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怎样处理进位的数?使学生明白乘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1;如果积满二十,应向十位进2,积满三十呢?如果十位上满十就向百位进位。
①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
②注意:告诉学生,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2.探讨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
出示试一试:4×152=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1)估算出大约的积是多少?
(2)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竖式,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3)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积的百位上写几?为什么?
小结:引导学生归纳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说明乘的顺序及进位法则。用竖式计算时,注意什么?
四、巩固、拓展练习
1.完成课本第14页1、2题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14页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的基础,因此,上课一开始,我通过复习47×2和3×53为学生学习新知作了铺垫。由于学生已有用竖式计算进位乘法的经验,所以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48×3的计算方法,在计算中遇到困难时,鼓励学生与他人讨论。然后全班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以及认为在计算时容易出错的地方。这样学生就能在交流中理解进位乘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复习导入的内容是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积是两位数的乘法如3×18,复习的目的是进一步明确其算理及笔算过程,为例题的笔算做好铺垫。在新知教学处理上,我利用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加强估算与笔算的联系。教学例题从学生最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探究欲望。
自主探索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学习的过程性目标之一。根据教材要求先估算,估算部分教材要求达到的目的是把两位数看作整十数去计算,而我在此基础上还追问了这样一个问题“38×4的积到底比150大还是比150小呢?”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积的范围。紧接着提出疑问“估算的对不对?让我们用竖式计算来验证。”由此产生笔算的需求。学生尝试笔算时,我仔细观察了第一小组学生的情况,有两位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其中有一位学生的答案是124,指名交流说算法时现在想来其实应该叫他来说,这样的话对于计算十位时不能忘记加上个位上进上来的数就更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估算不仅是一种验算的策略,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是一种培养数感的策略。在教学例题时,由于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会把一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因此我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把48看成它所接近的整十数50,口算出大约150枝。在这里,估算对于后面的精确计算结果起到了预测的作用。接着我放手让学生去计算,在笔算得出一共有144枝后,笔算与估算的结果相互印证。通过经历“估算—笔算—印证”的过程,学生提高了计算的准确率,还加强了估算意识与能力,发展了数感,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深刻体会到的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活动报道及照片(网站截图)
“基于新课标理念进行备课,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活动报道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研和备课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2020年9月3日,三年级数学备课组的三位老师在办公室开展活动。本次备课的主要内容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连续进位)》,由李梦姣老师作为主备课人先进行发言,其余老师补充发表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大家通过细致的分析,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建议。此次活动中,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相互学习,自我提升。
上一篇: 一年级数学备课组第五次活动
下一篇: 三年级数学备课组第二次活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