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科研>> 文章
南京市齐武路小学校内春华杯赛课

发布时间:2021/1/7 9:01:16 作者:蔡飞燕 浏览量:512次

南京市齐武路小学备课组活动记录

2020-2021学年度第学期

组别:  语文  组长: 蔡飞燕

一、活动主题:

南京市齐武路小学校内春华杯赛课

二、活动方案:

1.活动目标:

为了更好地促进校教师专业化成长,为青年教师搭建教学展示、学习交流的平台,举办本次校内春华杯赛课。

2.活动时间2020925

3.活动地点:南京市齐武路小学

4.参加对象及人数:南京市齐武路小学语文老师

5.执教者(主讲人)及课题:唐玥执教《在牛肚子里旅行》  

三、研讨记录

陈佩功:教学设计围绕课后习题,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过程科学合理,环环相扣,简练高效,水到渠成。唐老师先引导学生找能体现青头和红头是好朋友的句段、词语,并通过个别读、分角色读、师生对读、表演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青头和红头之间动人的友谊;然后聚焦红头旅行的几个重要时刻,再次集中回顾青头临危不惧地帮助、鼓励红头的言行,体会青头、红头在每个时刻的心情,深化对珍贵友谊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有序,重点突出。

陶南:想象是创新的前提,也是阅读之门的金钥匙。文中有关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想象和表达的机会。因此,唐老师引导学生变换角色叙述故事,把自己想象成红头,仔细品读相关语句,学生在想象中朗读,在朗读中体验着红头的情感,学生在角色互换中更深刻地感受了红头的危险遭遇,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在读读、想想、说说的过程中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王佳琦老师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感受青头临危不惧的精神,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并且能灵活运用知识救出朋友。而情感目标的达成并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它需要教师激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本人文思想的熏陶。在了解了红头的遭遇后,老师让学生仔细品读描写青头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在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文字传达的情感。这既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体验,又培养了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

安伟伟:在体会红头的危险遭遇后更深入感受青头对红头的帮助意义重大。然后在品读感悟青头的品质中更真切地领悟文章主旨。最后,引导学生想象红头在心中还会对青头说什么?让学生通过红头的口气说出对文本思想的领悟,将文本承载的人文精神内化于心。情意目标的达成就是这样层层递进,水到渠成的。

四、活动签到表(电子照片)

3E5E4C69FEAC8C20F5191A20C29658E3

五、教学设计及反思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题质疑

 1.同学们,你们去过外地吗?你去那里干什么?问题即出,孩子们可能会回答:我去过北京,是去天安门玩。”“我去过山东,是去看望住在那里的奶奶。在学生说到兴起时,老师及时总结:人们为了办事或游览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就叫旅行。(我这样设计是为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通过谈话和点拨的方式让学生正确理解旅行。)

2.学习字。是本课会写字,老师板书旅行时要求学生一起书空,并引导: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如果学生没有好的办法,老师可以提供一个形象的谜语:西方人横卧,下穿半截衣帮助学生记忆。

3.质疑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次特殊的旅行,板书在牛肚子里,补充完整课题。读一读后质疑:读完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呢?

(题目体现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它是新鲜的,引人遐思的。学生可能提出许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系的问题。比如:谁在牛肚子里旅行,怎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因为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之中,学生读书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为学习新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试着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学生提出了问题,就有了读书的需要与兴趣,这时让学生自己去读书,试着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读结束后,让学生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这一反馈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读有所获的快乐)

3.指名读文,指导将字音读准确,将课文读通顺。

(在这篇课文中,贮藏、悲哀、一骨碌,虽然不是会认字,但学生也很陌生,需要老师指导其读音。还有一些长句子的朗读,比如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吞到嘴里了。学生不容易读通顺,这时可以多叫几个同学读,必要时老师可以范读。)

4.课文中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

(初读环节不能忘记生字的任务。老师通过出示词卡,采用自由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等多种形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自学情况。)

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我准备采用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A.默读课文思考,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红头旅行的故事吗?

B.你能用两三句话说清课文讲的主要意思吗?

C.完成填空练习,准确把握主要内容。

青头和红头是(     )。有一天,红头不小心(     ),青头(     )。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     )。

(三年级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时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感知环节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设计时,我特别注重层次性。在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讲故事,在叙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简明的要求,最后由老师引路,以填空的方式完成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由易到难,读书与说话训练得到有机统一,突破了第一课时的难点。)

三、学习生字

1.出示字卡,先进行抽读,再练习组词造句。

2.学生小组内说说生字的间架结构,交流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3.学生练写。(学生的书写工具已经由铅笔变为钢笔,写字教学要注意提示使用钢笔写字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作业

1.练习写生字,巩固记忆。

2.朗读课文,为下一节课的细读感悟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反思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文章通过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不幸误入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使学生懂得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吃食时具有反刍现象。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内容充满童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发散性思维的空间和表达的机会。文章渗透的科学知识,将一个有关动物生理学上的知识讲得有声有色,通俗易懂。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上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还应把握发散性思维训练的度。要根据语言文字材料的具体情况而定,适时地发散,适时地集中,才能充分掌握语言文字的内涵。想象是创新的前提,也是阅读之门的金钥匙。文中有关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想象和表达的机会。因此,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仔细品读相关语句,想象自己就是红头,在想象中朗读,在朗读中体验着红头的情感,然后借助填空题想象红头会遇到哪些危险?又会有怎样的感受?为学生搭建倾诉的平台,学生在角色互换中更深刻地感受了红头的危险遭遇,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了解了红头的遭遇后,我让学生仔细品读描写青头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在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文字传达的情感。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地朗读,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体验。

在课接近尾声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青头凭借什么解救了红头?学生们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并且能灵活运用知识救出朋友。而情意目标的达成并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它需要教师激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本人文思想的熏陶,自然而然地达到了文道结合,可谓水到渠成

六、活动报道及照片(网站截图)

南京市齐武路小学校内春华杯赛课

2020925日第5周星期五,齐武路小学开展本周的校内语文春华杯赛课,上午的第二节课由唐玥老师展示一节三年级的课《在牛肚子里旅行》,唐老师自然的教态,语言灵动风趣,有趣的教法,激发学生们的对课文的学习热情。IMG_2095

唐老师的教学充满激情,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将汉字教学融入课堂,孩子们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同时又获得了不少的汉字知识。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学得开心,学有所得,将课文中的觉得活灵活现地表演出来。

课堂上,唐老师用旅行来引发孩子们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兴趣。孩子们跟随老师的一个个问题积极地拓展思路,打开了话匣子,语言生动。妙趣横生地语言带领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徜徉在语文的世界中,紧紧扣住第三单元的主题童话,并且又结合本科的特色引导孩子们发现童话中所藏着的秘密。

本节课唐老师将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上,让学生们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角色情绪的变化,体会主角之间的真挚友谊。将课堂还给孩子,老师只做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们逐渐放开胆子能够形象而夸张地去尽情表演,课堂氛围十分热烈。

     IMG_2096

    昨天访问: 3167  |  今天访问: 1097  |  本月访问: 52104  |  上月访问: 92455  |  访问总数: 3369534  |  会员总数: 106  |  文章总数: 2127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文鸿路166号 邮编211112 电话:025-87116692

版权所有 南京市齐武路小学

备案号: 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