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齐武路小学校内春华杯赛课
发布时间:2021/1/7 9:03:00 作者:蔡飞燕 浏览量:679次
南京市齐武路小学备课组活动记录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组别: 语文 组长: 蔡飞燕
一、活动主题:
南京市齐武路小学校内春华杯赛课
二、活动方案:
1.活动目标:
为了更好地促进校教师专业化成长,为青年教师搭建教学展示、学习交流的平台,举办本次校内“春华杯”赛课。
2.活动时间:2020年10月13日
3.活动地点:南京市齐武路小学
4.参加对象及人数:南京市齐武路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师
5.执教者(主讲人)及课题:蔡飞燕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
三、研讨记录
陈佩功: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蔡老师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自己分析、感悟文章的能力。王老师先带领学生读中找景、读中感悟的方法欣赏、领悟了小兴安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然后通过自学,让学生在小兴安岭寻到了“宝贝”,真切的感受到这还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激起了心中浓浓的豪情。学生真情的语言,感情的自然流露,不就是教师千方百计想要达成的愿望吗,不就是学生对美的一种理解,一种欣赏,一种创造吗?
唐玥 :美”是文章的“魂”,“美”是教学的线。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蔡老师始终围绕这些教学思想组织教学,努力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但真正教学起来,总会有那么多的遗憾,如: 图片的展示过于多,个别语句没有抓住字词的深刻内涵,处理不够精妙,但这不足以影响这是一节扎扎实实的语文课。
王佳琦:语文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氛围,一节课的导入非常重要,教师要会抓住学生的“心”。写景的文章在教学时更应注意这一点,因此,和学生交流伊始,蔡老师就通过课件,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祖国各地的美景,让学生在激情的语言和优美的画片中欣赏,激起学生对美的向往。
安伟伟: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基于这一点,蔡老师在教学本课时,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有试读、齐读、配乐读等,把一段段文字读成了画面,把一处处美景读成了诗,真正把读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四、活动签到表(电子照片)
五、教学设计及反思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长句子,初步体会“抽出”、“浸”等词语表达上的好处。
2.能借助第6自然段中“美丽的大花园”以及“巨大的宝库”两个词语来理解2-5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第一点语文要素,在教学中,抓住“美丽的大花园”以及“巨大的宝库”两个词语来理解2-5自然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准备
板书 , PPT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你都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厦门鼓浪屿、万里长城、黄山等),这节课呀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一下小兴安岭的美丽与富饶。
2.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注意“兴”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作第一声,齐读课题。
3.交流互动:说到小兴安岭,你了解多少呢?谁来展示一下你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4.美丽的小兴安岭究竟美在哪里?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让我们感受它的美,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 方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序号,想一想:作者眼中的小兴安岭是什么样子的?
过渡:大家已经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你们已经读好了,在读课文之前,老师想检查一下字词预习情况。
2.出示词语:侧着 欣赏 乳白 利剑 树梢 宿舍 显得 兴奋 药材 来临 宝库 浸泡 膝盖 脑袋 严实 挡住 视线 花坛 显得 松软 刮过
(1)提示:“舍”是多音字,在“宿舍”一词中读作“she”,在“舍得”一词中,读作“舍”。
(2)“欣、浸、临”三个字是前鼻音。
(3)“脑袋”的“袋”读轻声。
3.齐读词语。
4.从这四行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规律吗?
预设:第一行是写的小兴安岭的春天的景色,第二行夏天的景色,第三行是秋天,第四行是冬天。同学们的眼光真敏锐,这些词分别属于2-5自然段,谁来说一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小兴安岭的?
预设: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时间
过渡:词语我们已经会读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兴安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提示:可以从文中找出关键词语来概括)
预设一:美丽的大花园 巨大的宝库 ;预设二:绿色的海洋 预设三:景色诱人
出示课文最后一小节:小兴安岭的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指名读,字理识字“库”,指停放战车的房间,拓展:储存水的地方——水库;储存粮食的地方——粮库,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这座大宝库?
预设:春夏秋冬,时间顺序,真会读书!(出示课文图片,画出表示时间的次。)
过渡:刚才有同学提到了“绿色的海洋”,在哪一段?谁来读?
三、观赏树木,体会美丽
(一)出示: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1、从哪些地方看出小兴安岭的树多?学生找出关键词(数不清、几百里连城一片、绿色的海洋以及省略号)
2、出示图片,同学们图片上的树木如此美,如此多,你能用文字读出来吗?你来?预设一:数量还不够多,抓住关键词“数不清、几百里”;预设二:你一下子就抓住关键词“数不清、几百里、绿色的海洋”
3、齐读。
过渡:小兴安岭的树木真多呀,这些树木在一年四季中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先走进春天的小兴安岭。
(二)感受春天小兴安岭的生机与活力
1、你最喜欢哪一处景物的描写?读读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由。
2、交流分享:
(1)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抓住“抽出”:谁能演示一下抽出这个动作,快速而有力,解释小兴安岭的冬天气温达到零下二十几度,即使到了春天也并不暖和,树木努力顽强生长。指名读2人。
(2)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
出示图片:厚厚的积雪融化,小水流聚在一形成小溪就叫作“汇”,你听,它发出了怎样的声音?(轻柔悦耳),这就叫作“淙淙”。
(3)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想一想,小鹿在欣赏自己倒影时会想写什么呢?(自己真美呀!今天自己又胖了点等)。多么可爱,多么轻松的小鹿呀!
(4)指导朗读:老师已经将这段中你们找到的关键词标红了,你能抓住这些词读好这句话吗?(2人)齐读。
3、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那么夏天、秋天、冬天的小兴安岭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指导写字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风光及丰富的物产,抒发了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文章语言生动,文笔优美,学生对学习本篇课文充满了热情。
我在教学本课,首先抓住了文中作者的写作思路,步步深入激发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最后使学生达到情感的升华,整个教学过程中感到比较成功之处有:
1、创设情境感受“美”
在教学本课时,我先通过视频,让学生一边听着舒缓的音乐,一边欣赏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让学生在激情的语言和优美的画片中欣赏、感受小兴安岭的美,然后把文章的中心问题抛给学生:“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2、情感朗读品味“美”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创设了美的情境,引导学生分层次的朗读,在读中品味小兴安岭的美。读中找景,读与评相结合。使学生在品评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同时进一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
3、抓住词句体味“美”
课文描写小兴安岭的春天时有这样一句话:春天,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学习这句话时,我问学生:“如果用一个词替换抽出,你会用哪一个词?”学生说:“长出。”我马上问:“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用长出呢?”有学生说:“在这里用抽出比较恰当,它写出了新芽长得很快,另外还给我们一种动感。”有的学生说:“抽出要好,如果一个句子中用两个长出,读起来就比较单调。”通过词语的比较,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用词的精确性和重要性,感受小兴安岭勃勃生机的春景。
六、活动报道及照片(网站截图)
南京市齐武路小学校内春华杯赛课
在2020年10月13日星期五下午第一节,齐武路小学开展本次春华杯校内初赛,三年级蔡飞燕老师在三年4班展示了一节的语文公开课《美丽的小兴安岭》,蔡老师自然的教态,有趣丰富的课件,激发学生们的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蔡老师的教学以学生阅读为主,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中出示了一幅又一幅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美景,激发了学生的向往之情。
在教学小兴安岭春天的美景时,蔡老师运用多样化的手段调动学生的整体感知,播放溪流声感受溪水的清脆悦耳,观看嫩芽图片感受树木的生机勃勃;发挥想象力感受小鹿的快活自由。整节课,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氛围融洽。
上一篇: 南京市齐武路小学校内春华杯赛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