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研究(二)——以《司马光》为例
发布时间:2021/1/7 9:06:18 作者:蔡飞燕 浏览量:857次
南京市齐武路小学备课组活动记录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组别: 语文 组长: 蔡飞燕
一、活动主题:
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研究(二)——以《司马光》为例
二、活动方案:
1.活动目标:
通过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方式研究,在教育科研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潜能,实现单元整体教学的最优化。
2.活动时间:2020年11月10日
3.活动地点:南京市齐武路小学
4.参加对象及人数:南京市齐武路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师
5.执教者(主讲人)及课题:唐玥执教《司马光》
三、研讨记录
陈佩功:初次接触文言文,最难的还是句读和节奏,而唐老师通过逐步出示生字、词语、短语、句子这种方式巧妙地引导学生渡过难关,例如“持—持石—持石击瓮—持石击瓮破之—光持石击瓮破之”,这样一一指名学生认读,让学生从易到难的有节奏的读完整句,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特点,老师成为学习最好的“摆渡人”。但是也有点思考与余老师和同仁们商榷和探讨: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作为本单元的首篇课文,它更应该体现这个语文要素,在理解司马光的美好品质时,我想要是留给学生一个静默深思的时间,岂不是更美?有人说“书到精绝潜心读,文穷情理放声吟”,潜心默读和大声诵读,在我们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的语文学习中当是比翼双飞。
蔡飞燕:字词教学在三年级仍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唐老师板书课题之后就提示“司”的书写,结构。在检查生字组词之后,让学生找出生字中哪些字的书写需要提醒。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很准确地说出一些字书写时需要注意点。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王佳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唐老师是这样指导理解句子的意思的。她抓住一个大问题:读懂了什么?是怎么读懂的?让学生思考后,汇报交流并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借助注释理解句子。同时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老师引导后,学生明白还可以通过组词、看图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这样学生初步了解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四、活动签到表(电子照片)
五、教学设计及反思
《司马光》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出示司马光),齐读课题。
师:你看,课题是一个人的名字,司马光他姓司马,是一个复姓。伸出手跟我一起板书课题。教写“司”:半包围结构,半藏半露。
我们再来读课题——司马光
指导朗读
二、初读文章
司马光的故事发生在他七岁的时候,900年前古人是如何记载这个故事的呢?打开书本,自由朗读课文2遍,注意读准字音。
指名读
预设:读音不准时候:谁来补充一下?/ 我听到到有人有其他想法,说说看。(纠正字音“瓮”、“迸”、“皆”,“没”,可以用上词卡看读)1-2位
没有了拼音你还会吗(请1-2位,再齐读)
声音响亮,准确无误。但古人读书可不是这样的,古人读书呀,马慢条斯理,讲究节奏, 想不想看古人如何读书?
我读一遍,听清楚哦!师范读。和你们读得有什么区别?有停顿
文言文朗读有意思吧,想不想学?那就拿起笔,先认真听,一边听一边在课文上画出节奏。
看一看,你划得和我一样吗?如果有误可以稍作修改。(出示PPT)
划好了,跟着我一起读一读,老师读一句你们读一句。师范读,生跟读。
好了,现在你们自己练习一下。
指名读。纠正长句“光持石击瓮破之”和“众皆弃去”
点评:断句正确,有韵味;
齐读 挑战去掉断句符号还能不能读好
古时候人们读书不仅要读好断句,读出节奏,有时还会摇头晃脑呢!我们一起学着古人的样子摇头晃脑读一遍吧!(分那女生读,互相给予掌声)
三、理解大意
1.这个故事说了什么呢?既然是故事就会有起因、经过、结果,找一找那几句是起因?
生:群儿戏于庭……没水中
你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吗?一群儿童在庭院里做游戏,一个孩子爬上了一个水瓮,没站稳掉进了水里。
你怎么知道他们在做游戏?
预设 生:课文第一句有一个“戏”可以组词游戏
师:通过组词我们可以知道古文的意思
他们在做哪些游戏?你结合你们平时的活动想象一下,用上“有的……有的……有的……”
这么多游戏啊!其中有一个孩子在做很危险什么游戏?一儿登瓮 他登上的这个瓮是什么?出示图片让同学选一选 你觉得哪一幅图是瓮?确定吗?为什么 看注释
注释的作用、怎么看注释 看注释也是学习古文的一个好办法。
登上瓮,一不小心摔了下来被水淹没了
这个事情的起因你们找到了,经过是哪几句?(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用自己的话说说
大家都抛弃他了跑走了,他们会跑去做什么?
预设:有的被吓哭,有的跑去向大人求救,有的躲了起来
在大家都慌作团的时候,司马光怎么做的?(光持石击瓮破之)
司马光拿起石头就去砸水瓮
这个方法真不错,结果—水迸,儿得活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
水涌了出来,小孩儿得救了。
你用水涌来解释了迸的意思,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注释、看插图)
你们真了不起,不仅说出了古文的意思,还总结出了这么多学习古文的方法。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个故事?
1-2位说一说,在讲台前,并且建议他们结合想象把故事说得更有趣。
8.请同桌互相配合,一个人演古人吟诵古文,另一个人说意思。比如:我说群儿戏于庭,另一人说这句古文的意思。
9.请同桌展示;请女生读课文,男生说课文意思
我发现女生早早读完了,男生还有很多人没有说完。
10.同样一个精彩的故事,对比现代文与文言文两种方式,现代文这么多字,可是我们古文短短几个字就将它说清楚了,你有什么发现?
古文更短,单字更多 篇幅短;语言简练
虽然文言文字少,语言简单,可是它所表达的含义一点也没有少,这就是:言简意丰
你们会学、会读更会总结,真了不起,我们带着理解一起读一读。齐读课文。
四、体会人物品质
1.读了这么多遍课文,理解了意思后,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朋友?送给他几个词
生: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为什么?预设:众人害怕逃跑了,可是司马光能够想到办法
正因为他如此机智聪慧,才会成为(出示PPT,司马光信息)
2.而他这样的一件事情也被记载到了我们的《宋史》。他在古书上可是这样出现的(竖排版的出现),要怎么读?
指名:从右向左;请你读,齐读
3.古时候可是没有标点的(去掉标点)谁会读,请一人读,男生读,女生读;
4.古时候的字和现在也有一些区别(出示繁体或者隶属或者找一找原文的拓本)你还会吗?
集体读
我们读着读着就理解了,这就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读着读着就会背了,这就是熟读成诵。反复诵读也能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5.古时候还有一个和她 一样小小年纪就拥有这样美好品质的少年,请你读一读,告诉我说的是谁?简单说说故事。
五、教学汉字
会读也要会写,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两个汉字:登、庭
教学反思
经过这样的说故事、讲意思和诵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理解文言文言简义丰的特点。而文言文相较于现代文要难于理解,如果逐字逐句地去理解,无疑是拔高了难度,也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平时的阅读中,他们一定也早已经读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情节都很清楚,在讲故事的时候让他们适当的加上想象,既训练了将一件简单的事情说完整,也关联到之前童话故事单元的语文要素—发挥想象。
六、活动报道及照片(网站截图)
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研究——以《司马光》为例
2020年11月10日,初冬微寒,南京市齐武路小学三年级语文组在三(3)班聆听唐玥老师执教的部编教材三年上册第八单元第24课《司马光》。《司马光》这一课是小学阶段安排第一篇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文言文经过几千年的淘洗,积淀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精华,承载着极其璀璨的人文精神,被称为“渗进民族睿智的中华文明的地质层”。《司马光》是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单元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学写一件简单的事。如何在第一篇小古文中落实这些能力的培养,成为每个老师研究的课题。
唐玥老师这节课有两大亮点:一、在文言文朗读指导上,老师首先确定的是读的要求:1.注意字音,2.注意停顿。然后先老师引读,老师读半句,学生读半句。加大难度,老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学生自由读一遍。老师出示划分符号再指名学生读一句,师生共同评价。唐老师的朗读指导设计非常的精巧,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和特点。二、 在理解文意上先让学生说自己知道的理解文章的方法,然后在说学习文言文最方便的是看注释理解文言文。为学生自我理解,提出疑惑,共同解答做好一个巧妙的铺垫。学生在学生上有法可循,学习文言文就降低难度。通过文章意思理解。用讲故事的方式再次和文言文内容加以印证。让学生充分体会白话文和文言文在语言上的不同。铺垫、理解、生成、升华一气呵成。
课后陶南主任针对这节课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作为三年级的第一篇小古文,如何让学生领悟到文言文艺术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出“趣味”呢?这一课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应该追求逐字逐句的理解,更不应该追求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教学时应避免拔高要求。
学习古文,有助于培养学生潜在的气质,培养高雅而脱俗的审美观。唐老师呈现了两堂精彩的小古文教学研讨课,但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的研究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与君共勉!
上一篇: 南京市齐武路小学校内春华杯赛课
下一篇: 阶段性测试分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