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师的教学习惯》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1/3/10 16:50:18 作者:王佳琦 浏览量:515次
《好教师的教学习惯》读后感
南京市齐武路小学 王佳琦
我该如何在3-5年内能够成为一名成熟的教师,具有基本的教学素养呢?在开学之初,学校发放的一份《好教师的教学习惯》似乎可以成为我们边教学、边上岗工作、边学习对照揣摩的镜子,为我们更加成熟的工作提供方向标。
习惯影响着人的一生,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别也在于他们的习惯,好的习惯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并成为优秀教师的基石。
在这一篇《好教师的教学习惯》中,提出了二十八个好教师的教学习惯,这里的每一个习惯都可以成为我们平时教学工作时一个琢磨思考的切入点,不断地深化、发掘。
在新教师培训的时候,曾经听过陈林静老师讲过的自己的一个教学习惯,她总是习惯地提前几分钟先去教室,提醒孩子们做好上课前的准备。这也正是这篇文章中的第一点,提前三分钟进教室并利用好课堂开始的前三分钟。这时间上听起来似乎有些像是绕口令,但简言之就是要利用好上课铃响起时的前后三分钟时间。
教师提前利用这个时间进入教室,并且在课前做好准备,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安静下来,实现和学生沟通,联络师生感情……从而为课堂的有效进行或者学生的安静镇定来进行提供效果。
我发现三分钟可是个科学的时间,你若是过早的就进入教室(就一般的常态课来说),三分钟基本上是上课之前学生听见上课铃声能做好课前准备,并基本上从课件激烈的情绪中转为比较平和的状态,大概三分钟刚刚好。有时候提前超过三分钟,过早的进入教室也不是很好,一是学生会产生逆反、厌恶的心理,越是时间去得太早,小朋友越不愿意上课。上课时间长达四十分钟,好不容易拥有了十分钟的下课时间,他们心里是想撒开蹄子使劲儿地玩耍的,但当老师出现在了他们眼前,纯现在教室里,孩子们会无形中感受到一种压力,感觉到自己的快乐时光在被老师隐隐的压缩,休息的时间非常短暂,继而埋怨起老师,更深一步的甚至可能讨厌起这门学科,甚至有了厌学心理。特别是对低学段的孩子而言。
在去年的疫情恢复开学的最初一段时间,很多孩子就出现了这种类似的状况,有了不少的厌学的小情绪。疫情期间成天使劲儿地在家里放飞自我,结果开学之后孩子却要整天被关在学校里,面对一门门多是呆在教室的科目,还要拼命的在短短的两个月内赶齐一学期需规定地教学进度,有不少孩子产生了深深的不适应感。于是,雪球一般地越滚越大的负面情绪压住了他们,使得孩子不愿意到学校里面来听课学习。
三分钟如果少了,学生也没有足够的时间静下来做好课前需要的心理和物理准备,因此,三分钟真是个极科学的时间呀。
当然,如果是外出上课,例如公开课或者赛课等课型的时候,三分钟时间可是远远不够的了,要有足够的时间和孩子熟悉,这个时间则是要长一些,且要事先规划好,要利用这个时间与学生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太短,则和孩子们融合不够;太长,孩子们则觉得老师啰嗦,对老师厌烦,等到真正上课的时候都会影响效果。
课间休息时间结束了,一节课开始了。老师又应当尽快让孩子进入到课堂教学的环节,对需要上的课和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教师应该尽快让孩子静下来,兴致勃勃地迎接“智力体操”的开始,有效地利用上课的前三分钟,使学生对本堂课所要学习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习变成一种发自内在的自我需要。
上课前的三分分钟与上课的前三分钟都对一节课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我现在上课其实就面临着这样的困扰,学生进入中高年级之后,自由性不断扩大,越来越挣脱一二年级时套在身上的枷锁,我常常因为上课铃响了而教室里仍然静不下来而火冒三丈、怒发冲冠,但反观有些班的班主任(例如我师父)只是静静地站在教室的前门什么话也不用说,教室里就能瞬间安静下来。
上好课是门技术活,好多的技巧得要慢慢学。这份文章中的每一点都值得我去实践中探究。现在利用好这个前后的三分钟可是非常重要啊!
下一篇: 读《好教师的教学习惯》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