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师的教学习惯》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1/3/12 21:38:41 作者:胡莹 浏览量:565次
读《好教师的教学习惯》有感
胡莹
读完《好教师的教学习惯》后,我受益颇多,感悟也很深,教师是一门专门化的职业,为人师表,身正为范,各方面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上,更要细致、严谨。
其中第一条,提前三分钟进课堂,我们学校一直在要求老师这么做,这一点我深有感悟,的确,早点进入课堂,可以了解孩子们的状态,我身为一年级的班主任,低年级的学生还需要老师多督促,培养他们做好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又身兼班主任工作,每天的工作都是满满的,但是心情也是愉悦的,我想这就是对工作的热情吧,其中提到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况,对学生充满爱,爱每一个学生,而且心态平和,情绪稳定,对孩子的错误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允许孩子犯错,是老师们应该做到的,对待学生应该严而有度,儿童尽管小,但是冷暖自知,在今后的日子里,他们会珍惜教师的这份信任和期盼,所以包容是引导学生走出困境的一帖良药。在平时的生活中,我应该对待孩子再多一点耐心,多一点亲和力,多蹲下来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哪怕再忙,也要耐下心来。在学习中孩子出现错误是孩子的权力,出现错误后是孩子最容易丧失信心的时候,老师一定要给予关注,并且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只有心中藏着爱的老师,才会让学生为之动容,热爱你所教的学科。在课堂上我的语言要具有鼓励性,任何时候都不能伤害学生,反思这一点,我曾经也许在劳累,不耐烦时,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语言上的批评可能伤害到了孩子,所以今后在这方面要多注意一点。在语文教学中,我应该充分发挥语文老师的特点,在语言表达方面具有感染力。,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要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就情绪高亢,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就变得低沉,,但是,这种“高低轻重的变化”是有要求的,语调在其主旋律上应保持清新、平稳,在平稳之中再加以变化,做到稳中有变。语调在教师的语言艺术修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恰当的语调能使其语言蓬荜生辉,具有磁铁般的吸引力。我们主张语调在主旋律上应保持平稳,并不意味着语调低沉、细弱无力、催人入眠,而是一种有“磁性”的平稳。平稳的语调应似春风拂面,给人以亲切之感,听之则令人心展神舒,但我们常看到不少教师讲课时,声音高亢响亮,但并不一定具有多少吸引力。
心理学家赛门斯说:“在教师的许多特性中,声调占着一个最重要的地位。声调并不是教师的技能和设备中一个重要部分,但是一种不好听的或低沉的声调很可能阻碍教师事业的成功。”在心理学上,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问话人用平和的语调向被试者提问,被试者则用平稳的语调回答提问;问话者如果用较高的语调提问,被试者也会用较高的语调来回答,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附属效应”。社会学的研究表明,人们都有模仿他人言行的倾向。所以,在批评学生时,对他们大声训斥只能换取相应的“回报”或更强的“对抗”。平和舒缓的语调能给人以理性感,能使对方自觉地按受理性的对待,从而以理性的方式做出反应。可以说,在一定的程度上,语调对我们工作的成败起关键作用。有经验的教师,在一般情况下,其语调常常是清新而平缓的,给人一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之感。
总之,语调在教师的语言艺术修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恰当的语调能使其语言平地生辉,具有磁铁般的吸引力;拙劣的语调则使其语言黯然失色,教学效果也受影响。所以,我们在强调教师提高语言修养、强化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简洁性、逻辑性等方面的同时,千万不能小觑与之密切相关的语调问题。
上一篇: 《好教师的教学习惯》读后感
下一篇: 《好教师的教学习惯》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