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师的教学习惯》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1/3/12 8:17:17 作者:王由 浏览量:578次
教师行为习惯反思
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反思,课堂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策略,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在中小学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提问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师生间有效的交往互动,检查数学效果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问的基本功能,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个特定的概给或论点。提高学网的积极性;为学生同化和信息提供机会为学生学习不同的观点提供机会等等,不一而足。然而,在现实中,提问并没有完成其“历史使命”,达到预期的目标,许懈歉师将提问看作是一种很简单的教学方式,没有深入地思者运用时应遵循的一系列原则、技能和技巧,精心地设计课堂提问,困而在实蹦中很 陷入一些心理误区。让我们记住这样一句名言: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孩子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我们通过培养好习惯来缔造孩子的健康人格。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培养健康人格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培养行为习惯做起。我们抓住行为习惯培养这个根本,就抓住了教育最有效的一条途径,这就是我们教育最基本的任务。
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讲的方式,近年来受到了教育界内外的严重批判,于是教师们相继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但由于少数教师的教学设想还不够成熟,就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具体到课堂提问上,就是教师问得过多,变“一讲到底”为“一问到底”。教师常犯的错误是习惯性重复问题和重复学生的回答。这种不良习懦把学生训练为:只会抓住“重复”的问题而不去认真地或直观地注意问题的初次出现。这种习惯会导致大量有意时间的去朱,降低了课堂散学的效率。但这并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不能重复问题和重复学生的回答。
教育是一种服务。“教师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这种服务,教育需要服务意识,教师更需要有服务的意识。作为教师,教育学生就是服务好学生,教师首先要有颗服务学生的心,这就要求教师不能高高在上,应该能学会平等地和学生交流对话,教师应该把每节课都上成精品课;教师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叫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愉快地学习,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化解学生压抑在心头的郁闷,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教师要充分利用班会,个别谈话,让学一自我心理暗示等手段,随时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劳逸结合,保证学生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有旺盛的精力。教师要适当组织一些健康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学得开心而轻松,教师要教育处理好与异性交往的的关系,时刻保持健康的青春期性心理,教师要给学生学法指导,对学生要注意表扬,少批评,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满足感。教师为学生服务,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心灵的知音,健康的教练,知识的向导。教师要习惯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充当学生的服务者。教师应该以优质的服务来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家长和社会的要求。这里的服务为满足家长的全面需求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服务就是给家长充分的知情权,引导、组织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学校的管理;服务就是教师的高效奉献、爱的教育。为学生愉快学习、高效学习,可持续发展学习创设条件;服务是人文关怀,就是思想教育工作,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机制,帮助学生选择正确,选择合法,选择真、善、美等等;服务就是管理,以良好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保证科学化管理得以顺利实施。
对学生而言,所有的知识只有通过反思才能作用于学生的生活,才对人生具有建构意义。教师频繁地提问一些知识性问题,以为记住知识就是学握了一切,完成了数学任务,他们控制问题的答案,认为自己就是知识的权威等做法实质上是“灌输式”数学方式的典型表现。这种教学方式观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而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在传统教学观下,师生之间的关系的本质就是知识传授关系。学生总是习惯于将书本知识当作“圣旨”,教师扮演着宣读“圣冒”的“钦差大臣”的角色,学生则是领受“圣旨”的顺民。随着教学观和知识观的转变,这种师生观也跟着改变。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师生互动的活动,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
总之,我们反思故师的课堂提问行为,的就是期望司起数师们的注意,唇快走出课堂提问的误区,那么,教而怎样才能走出误区,有效地实施课堂提问呢?我认为关键在于重塑教师的课常教学观即重塑数师的数学方式观,倡导自主、深究、含作的教字方式重塑教师的师生观,倡导平等、民主、合谐的师生关系:重塑教师的数学质量观,关准学生在数学过程中的全面发层。
上一篇: 《好教师的教学习惯》读后感
下一篇: 《好教师的教学习惯》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