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齐武路小学五年级数学备课组第三次活动记录
发布时间:2021/10/21 18:52:14 作者:黄佳 浏览量:2039次
南京市齐武路小学备课组活动记录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
组别: 五年级数学 组长: 黄佳
一、活动主题:
研讨《小数乘以整数》教学
二、活动方案:
1.活动目标:
研讨《小数乘以整数》教学
2.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9日
3.活动地点:南京市齐武路小学3-517
4.参加对象及人数:南京市齐武路小学五年级全体数学教师4人
5.执教者(主讲人)及课题:张雅荣
三、研讨记录
本周的备课组活动是研讨《小数乘以整数》教学。
张雅荣老师说,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3.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理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濮为云老师说,小数乘以整数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在数与计算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淡化对小数乘整数的意义的理解,强化了对算理的研究和对算法的探索。本节课是要在学生学习乘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小数乘法的知识。
李群群老师说,教材中的例1以直观的情境图让学生去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初步感受小数乘以整数的算法,并探索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不同。“试-试”是在例题的基础上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法进行巩固,并进一步去发现小数乘法中乘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练-练”是对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强化。
黄佳老师说,本节课首先从现实生活情境中引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买苹果西瓜的生活例子中引出对小数乘法的认识,通过对算式的计算,感受小数乘以整数的过程和整数相乘的过程是一样的过程;再次,通过教师设疑,学生进行猜想验证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同时加深对乘积末尾有0时小数位数的变化;接着,在“试一试”巩固下,提高学生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法和算理的认识,在猜想、验证的过程序中,强化所学知识;最后,练习的设计上,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体会小数的位置及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过程。通过总结与反思,培养学生养成反思提升的习惯。 四、活动签到表(电子照片)
五、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数乘整数(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正确率较高。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及合理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自主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用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
计算方法的推导,积的小数位数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揭示课题。(4分钟左右)
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476×12= 103×25=
说说整数乘法是怎样乘的?要注意什么?
2.把下列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算出结果:
0.8+0.8+0.8=0.8 ×( )=( )
3.明确课题。
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二、自学例1。(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1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1)个问题该如何列式?
出示例题的情境图,引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问题。
导入: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有几种列法?
预设:0.8+0.8+0.8= 或 0.8×3=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0.8×3其实就表示什么意思?所以可以看作( )+( )+( ),用加法竖式计算。
(2)还可以先将0.8元转化成( ),再算出结果是( )。
(3)“小数乘整数”如果列竖式计算的话,应该怎么列呢?为什么要这么列?
a.相同数位对齐( )
b.末尾对齐( )
(4)“小数乘整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小数的位数关系怎样?
(5)计算2.35×3时,你现在会计算这个算式的结果吗?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 为什么这两题既可以列成加法算式也可以列成乘法算式?
(2) 说说你是怎样用竖式来计算小数乘整数的?
(3)积的小数位数又是如何确定的?
导学要点:
先末位对齐,再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去计算,最后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一样。
三、练习(13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试一试”,利用计算器快速找出答案,进一步验证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点拨:你觉得小数乘整数时最应该注意的地方是什么?进一步强调积的小数位数的确定方法。
2.练一练第1题,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8×23= 148×0.23= 1.48×23=
提示:其实都可以先当成148×23,再在结果的相应位置上点上小数点。
3.练一练第2题。
第2小题,0.18是两位小数,要在乘得的90左边先点上小数点,再在整数部分补上0;乘得的积是小数,而且小数的末尾有0时,通常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二)口答练习。
1.练习十第1题中的6道题。
快速得出结果的方法:先当整数来口算,再点小数点。
(三)整合练习。
1.练习十第3题。
这里闪电离小华的距离其实就是谁3秒钟走的路程?
2.练习十第4题。
可以比较路程,也可以比较汽油的升数。
(四)创编练习。
2.5×□=20,方框里可以填整数几?看来小数乘整数的结果也不一定是小数,也有可能是整数。
归纳:在小数乘整数时,根据情况积的末尾有可能会产生“0”,这时我们往往要根据小数的性质对积进行化简,因此最后的积也可能是整数。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小数乘以整数》反思
由于计算教学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所以学生对计算内容的学习缺乏热情和兴趣,对计算的练习备感枯燥。因此,提高学生对计算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更显重要。在教学时,我就利用课本上的主题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帮助图中的小朋友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这样,学生在探究用新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理解与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一、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科学化,使其既能达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要求,又让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趋力夫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
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营造民主、快乐的氛围,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参与数学、亲近数学、体验数学、" 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因此,我在例题教学时采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主题.图的问题,重点说明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维的习惯,慢慢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学生的课堂表.现基本做到了自主解决问题。
二、巩固方法体验成功
在完成例1的情况下,让学生脱离具体量,直接引出小数乘整数。出示例2,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说明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法的理由。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如果.积的小数末尾有0,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用最简方式写出积,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最后进行专项练习,巩固新知。
整一节课能让学生解释自己的思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对思维过程的表述能力的培养。但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进入主题图后有点匆忙,应让学生充分观察主题图。算理用的时间.太多,导致练习太少。在以后的教学中将在这些方面多加注意及做出相应的调整。
六、活动报道及照片
2021年10月19日,南京市齐武路小学五年级数学老师开展了上学期的第三次备课组活动,本次主讲人的是张雅荣老师,活动主题是研讨小数乘以整数的教学。张雅荣老师在五四班上了精彩的一课,接着我们回到办公室进行了一次讨论。首先是张雅荣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进行解读: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3.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理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接着濮为云老师说,小数乘以整数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在数与计算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淡化对小数乘整数的意义的理解,强化了对算理的研究和对算法的探索。本节课是要在学生学习乘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小数乘法的知识。
之后李群群老师解读教材的内容,教材中的例1以直观的情境图让学生去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初步感受小数乘以整数的算法,并探索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不同。“试-试”是在例题的基础上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法进行巩固,并进一步去发现小数乘法中乘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练-练”是对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强化。
黄佳老师说,本节课首先从现实生活情境中引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买苹果西瓜的生活例子中引出对小数乘法的认识,通过对算式的计算,感受小数乘以整数的过程和整数相乘的过程是一样的过程;再次,通过教师设疑,学生进行猜想验证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同时加深对乘积末尾有0时小数位数的变化;接着,在“试一试”巩固下,提高学生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法和算理的认识,在猜想、验证的过程序中,强化所学知识;最后,练习的设计上,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体会小数的位置及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过程。通过总结与反思,培养学生养成反思提升的习惯。
通过本次备课组活动,由张雅荣老师执教的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小数乘以整数》,听完这节课给两位踏入教学不久的黄佳老师和李群群老师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各位老师对张雅荣老师的课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易错点有了很好的了解。
下一篇: 五英备课组第一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