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教学一线>>教研活动>> 文章
科学组第六次教研活动——组内讲座学习(2022.06.09.)

发布时间:2022/6/9 11:40:11 作者:马程希 浏览量:953次

南京市齐武路小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2021-2022学年度第学期

组别: 科学 组长: 马程希

一、活动主题:

科学组次教研活动——科学组内讲座学习

二、活动方案:

1.活动目标:

通过组内讲座的开办。锻炼教师个人教学能力,促进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活动时间:202269

3.活动地点:科学教室1

4.参加对象及人数:齐武路小学全体科学教师

5.执教者(主讲人)及课题:《小学科学如何走向深度学习--以水为例》——马程希

、活动签到表(电子照片)

QQ图片20220627110200

活动报道及照片(网站截图)

C:\Users\ASUS\Desktop\QQ图片20220627110211.jpgQQ图片20220627110211
C:\Users\ASUS\Desktop\QQ图片20220627110206.jpgQQ图片20220627110206

202269日,科学组进行了第次组内教研学习活动本次活动的内容是由马程希老师带来的科学讲座——《小学科学如何走向深度学习--以水为例》。本次讲座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水为例,列举对比了三种不同的教学设计。

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学思想的禁锢,局限于原有的教材内容。研究的问题与过程都过于结构化,导致学生难以提出自己的问题,没有新知识的形成,可探究的空间不大。关注了问题,但是急于寻找结论性答案,没有创新空间。学生最初会对实验材料及动手过程有兴趣,但是很快终止。而基于项目的学习则再次被课程内容禁锢住,仍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尽管问题已经是非结构化的,但是问题也是老师布置好的任务,并非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学生会满足于自己的子项目的任务完成,而不是深度探究。项目完成后,学生的学习会终止。

“去结构化”后,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提出个性化问题,并持续改进观点。班级社区的问题可以进行筛选,围绕课程标准展开研究。学生开始协作学习,但是每个小组最好是两人或三人一组,人数太多的话,有的学生没有真正参与进去。分析水质与前期实地考察环节有些脱节,应该从学生前期提出的问题出发,将其扩大化,引出水质分析这一环节。

    昨天访问: 3167  |  今天访问: 1093  |  本月访问: 52100  |  上月访问: 92455  |  访问总数: 3369530  |  会员总数: 106  |  文章总数: 2127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文鸿路166号 邮编211112 电话:025-87116692

版权所有 南京市齐武路小学

备案号: 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