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
发布时间:2022/6/3 14:07:47 作者:马俐娜 浏览量:495次
南京市齐武路小学备课组活动记录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
组别: 三年级数学 组长: 马俐娜
一、活动主题:
小数的加减法
二、活动方案:
1.活动目标:
小数的加减法
2.活动时间:2022年6月2日
3.活动地点:南京市齐武路小学3-314
4.参加对象及人数:南京市齐武路小学三年级全体数学教师4人
5.执教者(主讲人)及课题:彭若云
三、研讨记录
教师能否上好课,关键在于上课前是否做了充分准备。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诀条件。4月21日,我们三年级数学老师就“小数的加减法”进行了集体备课活动。促进学生数形结合思维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关于数的认识教学的重要任务,本单元是在前面“认识小数的读写和含义”的基础上探究小数的特征,小数的概念从生活情景的角度引入, 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马俐娜老师:1这节课要特别注重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开展教学,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很多学生都有自己购物付钱的经历,也掌握了整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的资源,并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我们要充分激活这些资源,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在教学中可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通过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去发现隐含在信息中的数学问题。并通过讨论、判断、分析等方法进行列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活动。
殷岚老师:在教授小数的加减法时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这是一节比较适合学生自行探究的学习内容。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实现迁移教学法。尽可能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计算、验证答案,并引导他们总结计算要点,寻找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的高度认识“小数点对齐”,把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推广到小数加、减法实现迁移,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张蒙老师则分享了她对于导入部分的想法,在导入部分重在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充分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利用购物情境图,调动学生简单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寻找其中隐含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培养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和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素养。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谈话:这是同学们在文具店购物的画面。你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下面的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2.揭示课题。
提问:很好,同学们不但提出了许多问题,还列出了算式。那么你发现了吗?这些加减法算式,都有什么特点呢?
谈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探索小数加法和减法。 四、活动签到表(电子照片)
五、活动报道及照片
2022年6月2日,南京市齐武路小学三年级数学老师开展了上学期的第四次备课组活动,本次主讲人的是彭若云老师,活动主题是小数的加减法。 首先是彭若云老师谈教材编排的意图、特点和作用。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小数的读写和含义以及小数的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初步小数的概念。本节课教材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已有经验展开活动。并且引导学生对小数的含义进一步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有利于获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马俐娜老师谈教学设计过程
这节课设计中力求体现新课程强调的体验性学习,创设了学生生活中常遇到的买东西的情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示出自己所发现的小数。不仅让学生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操作,用身体去亲身经历,用心灵去感悟、体验,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就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智慧受到挑战,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殷岚老师:在课前由于学生已经有整数加减法的经验和知识,加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的实质是相同的,因此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的认知障碍基本没有,所以我认为新授部分尽可能用时少。明白算理,总结算法,明确注意点,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练习。而理解小数加减法计算关键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后数位也就对齐。值得注意的就是对于计算的结果,小数末尾有0时要化简。J的基于此,我认为新授过程可以简单地分为“尝试一讨论总结练习一一拓展”几个步骤。
本次主题教研全组数学教师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
上一篇: 三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
下一篇: 三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