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信息教研组第二次教研活动(3.22)
发布时间:2023/3/23 17:20:12 作者:单煜景 浏览量:516次
南京市齐武路小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
组别: 信息 组长:___单煜景___
一、活动主题:探讨在信息科技课堂中举一反三应用的时机
二、活动方案:
1.活动目标:通过《插入超链接》这一课,探讨在信息科技课堂中举一反三应用的时机。
2.活动时间:2023.3.22
3.活动地点:机房一
4.参加对象及人数:南京市齐武路小学全体信息教师
5.执教者(主讲人)及课题:吴素菊;插入超链接
三、研讨记录
主持人:本学科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必要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以帮助学生形成与信息素养内在要求相一致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感悟信息技术学科方法与学科思想;另一方面,要体现时代性,嵌入学生的已有认知和经历的社会生活,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资源、题材和范例组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在信息科技课堂中有些知识不需要老师讲授,通过举一反三便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掌握。本节课由吴老师通过《插入超链接》这一课,探讨在信息科技课堂中举一反三应用的时机。
四、活动签到表(电子照片)
五、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 双基层:超链接的概念及其用途;演示文稿中创建“超链接”和“动作按钮”的方法。
2. 问题解决层:使用“超链接”及“动作按钮”完善电子书,制作完成一个符合人类阅读习惯和思维模式的数字作品。
3. 学科思维层:认识到超链接是一种在数字作品中常用的组织方式,也是人类的一种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演示文稿中创建“超链接”和“动作按钮”的方法。
2. 难点:使用“超链接”组织数字作品的方法。
【教学策略分析】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引领学生通过“创设情境,感受超链接”“技术研习,认识超链接”“浏览电子书,规划超链接”“完善电子书,创建超链接”“思维导图,建构认知”这五个环节展开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在对电子书进行分析、规划、制作、评价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体验思维的过程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超链接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对,记载着我们的中华文化,同学们你想要了解哪一个传统节日呢?
图1
根据学生的选择展示两个节日的幻灯片。问题:
(1)当指针指向目录中的节日名称时,鼠标的形状有没有发生变化?
(2)演示文稿中幻灯片的排列顺序与刚才播放的顺序一致吗?
和以往的作品不同,演示文稿并没有按照幻灯片的排列顺序,从前到后、从上到下循着线索播放。而是可以按照自己的选择意愿,进行多向模式的播放,在幻灯片中进行自由的跳转。这种播放方式更符合我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模式。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个神奇的功能——插入超链接。
【设计意图】通过幻灯片播放顺序与浏览视图下顺序进行对比,学生体会到“超链接”技术打破了传统文本阅读的固有模式,使得数字阅读呈现“非线性”的特征,阅读的顺序可以进行大范围的跨越。不仅足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孩子们感知技术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非线性阅读”实现了阅读思维的自由。
问题:在以前的信息技术学习中,我们是否也遇到过超链接?(网页中的超链接……)
总结:我们在网页上通过单击已经设置好链接的文字或图片查看目标网页,被单击的文字、图片称为链接载体,跳转到的网页称为链接目标。
演示文稿中的超链接和网页中超链接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刚才的范例中,除了老师演示的超链接以外,还隐藏着其他的超链接,你能找一找吗?
活动1:打开范例演示文稿并播放,梳理范列中的超链接,问题:
(2)想一想:你找到的这些超链接,其链接载体和链接目标都有哪些类型?完成表1。
表1 请你在找到的类型的□内打“√”
对 象 | 类 型 |
链接载体 | □文本 □图片 □按钮 其他: |
链接目标 | □幻灯片 □网页 □电子邮件 其他: |
问题:同学们,在这个作品中链接载体和链接目标分别有哪些类型?
(链接载体有文本、图片、按钮;链接目标有幻灯片、网页、电子邮件。)
总结:演示文稿中的超链接是指从幻灯片中的链接载体,例如文本、图片、按钮等指向另一个目标的链接,并且这个目标是唯一的,它可以是演示文稿内部的幻灯片,也可以是演示文稿外部的一个网页或者一个电子邮件等。
图2
【设计意图】用早已具备的网页阅读体验帮助学生理解超链接,将抽象的技术知识与感性经验相联系。采用这种“迁移”的方法,学生更容易接受。并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支架引领下,通过对范例中“超链接”的梳理,找出蕴含在范例中的不同类型的超链接,理解链接载体、链接目标的含义。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和技术手段,为后续加工“电子书半成品”打下基础。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电子书《舌食物的营养》,但是这本书只是一个半成品,请你播放演示文稿并认真阅读,你觉得还存在什么问题?
学生欣赏电子书,做出思考并阐述自己发现的问题。
(幻灯片的播放顺序与目录顺序不一致,只能按照线性顺序播放,阅读起来不方便。)
我们看书的时候通常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来阅读,那么是否可以直接由目录页跳转到你喜欢的那一页呢?(可以插入超级链接)
在创建超级链接之前,首先要规划超级链接,确定链接载体及其对应的链接目标。
活动2:浏览电子书,分析演示文稿中各对象的网络结构,规划演示文稿超链接。
要求:用笔圈出幻灯片中的所有链接载体,用箭头指向它的链接目标。
图3
问题:在作品规划中有没有链接目标是无法在演示文稿内找到的?
(一个是第一张幻灯片中链接的网址,另一个是目录幻灯片中“主编邮箱”图片的链接。)
总结:链接目标在演示文稿内部的,我们称为内部链接;反之,链接目标在演示文稿内部无法找到的,例如网页、电子邮件地址。我们称为外部链接。
【设计意图】采用半成品加工的策略,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待完善的电子书作品——《舌食物的营养》,留下电子书中的“超链接”的技术空白,旨在提供一种真实的问题解决环境,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体会到信息加工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对超链接进行规划与思考,优化设计方案。在具体的技术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创建超链接
我们已经确定好链接载体和其对应的目标,现在需要一根“无形的线”将它们联系起来,请同学们“设置文本超链接”,首先为你的电子书建立演示文稿的内部链接。
(1)你是如何创建演示文稿中的“文本超链接”的?(选定“链接载体”,右击鼠标在快捷菜单中选择超链接,在对话框中选择“连接目标”)
(2)请仔细观察“插入超链接”对话框,还有哪些可供选择的“链接目标”类型?(原有文件或网页、本文档中的幻灯片、电子邮件地址)
(3)你能为电子书中的“网页地址”或“主编邮箱”图片创建外部链接吗?
请学生演示为网址创建外部链接,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图4
2. 创建动作按钮
这个作品设计很不错,但是阅读体验还不是特别完美,尤其是读者想返回目录寻找第二篇文章的时候。你有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可以添加文字“返回”或者艺术字“返回”,然后设置超链接;也可以像老师的范例一样添加“返回”按钮)
引导:当幻灯片页面上没有现成的链接载体的时候,WPS演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以快速实现“页面跳转”功能的“动作”按钮,这些按钮也可以设置超链接的功能。
(1)如何创建动作按钮?(师示范演示设置动作按钮返回的方法)
(2)如何快速地在多张幻灯片中创建“返回”目录按钮?(由于链接的目标一样,我们可以完成一个按钮之后直接用复制粘贴的方法)
(3)比较本案例中的“插入超链接”和“动作按钮”的区别。
表2 比较本案例中的两种链接方法
链接方法 | 链接载体类型 | 链接目标 类型 | 链接类型(填写序号) | |
插入 超链接 |
|
|
| ①内部链接 ②外部链接 |
动作按钮 |
|
|
|
总结:“动作按钮”可以快速地实现页面跳转功能,以及控制幻灯片的放映功能。而当演示文稿需要创建“外部链接”时,我们较多地使用“插入超链接”来进行设置。
【设计意图】通过对不同“超链接”的制作,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使得从单“个”技能的学习,迁移到同“类”技能的应用。再通过分析作品中存在的问题,自然过渡到返回按钮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表格支架的引领,发现不同方法在实际运用中的区别。不仅实现了知识点的提炼,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保证了基本技能的掌握,也实现了规律的把握;超越了简单技能训练,渗透了学科方法和思维的培养。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创建演示文稿超链接的方法,了解到链接的载体和链接的目标的多样性。超链接技术能无阻碍地传递交互信息及内容,实现了幻灯片的非线性播放,使读者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浏览演示文稿所呈现的内容。该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希望同学们今后要善于从问题的实际出发,合理地选择技术,应用技术。
图5
【设计意图】思维导图简单地说就是一种运用集中与发散的思维,是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集中归纳与应用的有效工具。可以清晰形象地呈现出各知识间的脉络关系,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完成知识的建构。
六、活动报道及照片(网站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