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意实践下的小学美术审美体验课堂 ——记南京市齐武路小学美术教研组第三次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4/6/5 13:10:59 作者:杨綪 浏览量:187次
基于创意实践下的小学美术审美体验课堂
——记南京市齐武路小学美术教研组第三次教研活动
2024年6月4日,美术教研组开展了本学期的第三次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杨綪老师执教,活动主旨为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索丰富的艺术表现材料和方式,提升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发展校园特色文化。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观念不断更新,面对低年级教材,我们更应该注重用创新教学手段,在美术活动中,低年级学生的兴趣激发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非常重要。杨綪老师的《绘画游戏》一课基于此展开了有趣的教学。
这节课是一节造型与表现的类型课,主要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让孩子们从线条造型中发现从抽象变具象的美感,通过绘画游戏,让学生认识线条的魅力,了解线条形状的想象要注意线条疏密变化,从线到形再到具体事物的添加,让学生不但体会造型的乐趣同时也开发了孩子们想象力。整节课,杨老师把主动性交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欣赏作品,分析作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及美术鉴赏力,如在欣赏学生作品时联系自己的作品进行想象,杨老师设计了四个线条游戏,让学生一步一步的从自己的作品中寻找创意的方法,学生既欣赏了作品又能和自己的画相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开拓,大胆想象,轻松的获取了美术知识。
课后组内老师展开研讨,龚越颖老师表示杨老师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线的变化,根据线随意变化,根据线随意变化产生的形状进行想象设计,添画上具象或抽象的形象。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尝试新的绘画方法。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因此,在设计活动时,杨老师通过“画线条”、“让线条交朋友”、“找形状”、"形状联想"等环节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创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学习的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探索到创新。蒋荣荣老师指出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线的变化,根据线的变化产生的形状进行联想设计,添画各种具象或抽象的内容。杨老师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尝试新的绘画方法。杨老师和学生们一起了解了米罗的画《鸟翅上滴下露珠,唤醒了眠于蛛网暗影中的罗莎利》。让学生思考并认真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初步了解什么是“绘画游戏”利用米罗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探索引发联想的方法和不同的表现形式。
最后组长张雯老师肯定了杨老师的课程设计,但也指出了几点建议,可以利用绘本的形式,引导孩子创设故事情节,让孩子在创作的过程中有设计方面的思考。最后对美术组提出要认真研读新课标,理解大单元的新型授课方式,在新的学期展示单元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