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齐创课堂”,让“美”自然生发
发布时间:2024/11/14 14:45:26 作者:杨綪 浏览量:224次
2024年11月12日,美术教研组开展了本学期的第三次集体备课活动,本次备课活动由陶雅萍老师和冯慧芳老师执教,执教内容分别为《有趣的形》和《瓜果的想象》。本次活动旨在采用多媒体手段与传统绘画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基本元素出发,去探索和发现美术的魅力,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进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陶雅萍老师课程的内容安排得当,从简单的几何形状入手,逐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形状的特点和表现方式,最后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形”的魅力。陶教师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讲解、示范、讨论、实践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创作活动中,陶老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形状进行创作。给出了一个主题——“我的世界”,让学生们根据主题创作一幅画。在创作过程中,陶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挥想象力,将心中的世界呈现在画布上。在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教师邀请了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鼓励其他学生进行点评。通过互相学习和交流,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还增强了自信心。
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带领学生观察了各种瓜果的形态、颜色和纹理等特征,并让学生发挥想象,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一环节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和热情。接着,冯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以瓜果为元素的优秀艺术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在创作环节中,冯老师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将瓜果与其他元素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个性的艺术作品。整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瓜果的特征,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美丽与神奇,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利用多媒体展示优秀艺术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拓宽学生的视野。
随后,组内老师展开研讨,沈木慧老师表示在这次课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非常频繁和有效。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讨论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这样的互动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同时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这次课程中,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形状的表现方式和技巧。同时,实践操作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创作出更具个性的作品。通过这次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形状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技巧,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此外,学生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和作品,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总体来说,这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得到了有效的达成。
龚越颖老师指出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以实践性为主,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瓜果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师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本次课程中,学生们的表现非常出色。他们认真观察、分析瓜果的形态、色彩、纹理等特点,积极思考如何将这些特点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在实践操作中,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了一幅幅富有创意和个性的作品。学生们的作品不仅在技巧上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创作过程中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本节课的课堂氛围非常活跃。教师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相互交流。教师还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优秀作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等方式,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这种氛围有助于学生放松心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组内教师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和创作,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时,美术组也会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期望。
上一篇: “齐创课堂”理念下,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下一篇: 基于“齐创课堂”,深耕细研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