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研“新课标”,深耕“真课堂”——“齐创课堂”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4/12/17 9:24:52 作者:杨綪 浏览量:181次
2024年12月13日,美术教研组开展了本学期的第四次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龚越颖老师执教《门窗墙》,旨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门窗墙元素,理解其功能和美学价值,并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与创作力,在绘画中表现出这些元素的特点与美。
本节课龚老师首先从门窗墙的实际用途出发,讲解了门窗墙在建筑中的作用,以及不同样式、材质的门窗墙所呈现出的不同风格和美感。接着,龚老师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门窗墙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理解其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在讲解过程中,龚老师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们动手绘制自己心中的门窗墙形象,龚老师提供了一些基础素材和创作工具,如颜料、画笔、纸张等,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此外,龚老师还邀请了几位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进行简单的评价和指导。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表达。同时,他们也表示在实践环节中收获颇丰,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后组内老师展开研讨,李欣然老师表示《门窗墙》这堂课主要围绕建筑中的门窗墙元素展开,从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角度进行讲解。龚老师首先介绍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门窗墙的特色和功能,然后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门窗墙在建筑中的作用和意义。在教学过程中,龚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互动等,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在讲解门窗墙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时,注重了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结合。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门窗墙设计,让学生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观念,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门窗墙在建筑中的实际功能和作用。彭紫薇老师指出龚老师通过提问、讨论、互动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种互动式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龚老师还安排了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亲手制作门窗墙模型。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门窗墙的设计原理和制作过程,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对建筑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门窗墙的设计原理和功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其次,学生学会了如何从艺术性和实用性的角度去欣赏和分析建筑作品,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最后,通过实践操作环节,学生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对自己的美术学习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每一次的教研课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和收获。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美术教育。让他们在不同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