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齐武路小学音乐教研活动(五)
发布时间:2020/12/8 9:59:49 作者:黄海洋 浏览量:1039次
南京市齐武路小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组别: 音乐 组长: 黄海洋
一、活动主题:
声势训练在课堂中的有效利用
二、活动方案:
1.活动目标: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音乐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水平,加强教师间的交流,11月11日上午第二节课音乐组开展了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为一节公开课展示。
2.活动时间:2020年11月11日
3.活动地点:南京市齐武路小学
4.参加对象及人数:音乐组全体教师
5.执教者(主讲人)及课题:李红艺执教《亚克西巴郎》
三、研讨记录
四、活动签到表(电子照片)
五、教学设计及反思
主备人 | 李红艺 | 备课时间 | 2020年11 月 2日 | 总备课时 | 34 | ||
单 元 | 七 | 课 题 | 亚克西巴郎 | 课时安排 | 第28课时 | ||
教学 目标 | 1.通过学唱《亚克西、巴郎》增强学生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 2.能够用活泼轻巧的声音正确地演唱歌曲《亚克西、巴郎》。 3.能准确掌握后十六节奏。 | ||||||
教学 重点 | 能够用活泼轻巧的声音正确地演唱歌曲 | ||||||
教学 难点 | 能准确掌握后十六节奏 | ||||||
教学 准备 | 音乐配套教学课件、多媒体播放系统、打击乐器等。 | ||||||
教学过程 | 复备意见 | ||||||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师生听一听、学一学维吾尔族舞蹈《娃哈哈》 师:在开始旅程之前让我们载歌载舞庆祝一下,并猜猜我们这是要去哪儿?师:你们知道我们表演的是哪个地方的舞蹈吗?(新疆)你对新疆有多少了解呢?(生讨论) (设计意图:用导游和游客的身份以及舞蹈的律动创设音乐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4、走进新疆 简单介绍新疆 师:那让我们一起走进新疆,新疆现有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等55个名族,那儿有辽阔的大草原,肥硕的牛羊,富饶的花园里结满了果实,有葡萄、哈密瓜、香梨。新疆不仅物产丰富,那儿的人们个个都能歌善舞,他们的服饰颜色鲜艳头戴四方小帽,看,那是新疆歌舞中最长见的打击乐器——手鼓。新疆是个好地方,天南地北好风光。到了新疆我们就要入乡随俗,学学当地的语言,“新疆亚克西”,在维吾尔语中好就是“亚克西”(出示课件) 5、节奏练习 铃 鼓:x x | x x | 三角铁 :x - | x - | 师:下面陈导游要带着小朋友一起去新疆的葡萄园采些葡萄。我们来看看那儿有哪些你认识的葡萄节奏呢? A、x xx x xx xxxx (学生念对后用“亚克西”表扬) (设计意图:用朗朗上口的“亚克西,亚克西”给予表扬,师生间距离进一步拉近,引领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B、介绍新疆歌曲典型节奏,生模仿 x xx 这串葡萄挨的很紧,陈导先采一串给你们尝尝(加上动作,强调重拍)这是新疆歌曲中典型的节奏,给你怎样的感觉(欢快热闹) c、后十六的组合葡萄节奏并加上音乐(一遍)给你怎样的感觉(欢快热闹) 师:这串葡萄很长,我们要是能完整的把他们摘下,那我们旅程的住宿地点就能解决啦。 (设计意图:用采葡萄让孩子们体验新疆,调动学生学习氛围。学习新疆的典型的节奏,感受新疆音乐的风格,为学歌曲打下基础,将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 二、新课学习 师:你们真棒,你们真是好孩子,新疆的小朋友已经在家等着欢迎你们了,我们该怎么跟他们问好呢?在去他家前再跟陈导学一句新疆话,“亚克西,巴郎”。巴郎在新疆话中就是孩子的意思,“亚克西,巴郎”就是好孩子。 1、听范唱做律动。 师:听,这是怎样一位小巴朗?来到他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节奏有有什么特点吗?x xx 2、师:我们一起来观察下每行有几个小节?上下两行节奏又有什么特点?有相同或者相似的节奏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摆脱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使之转变成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自己在音乐中尝到成功的快乐滋味。) 3、有节奏的念歌词(边念边做动作)传授、强调维吾尔族舞步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相同相似的节奏和旋律来设计了对应的新疆动作,初步学习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感受维族舞的美。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念对歌曲节奏,初步学会分析歌曲旋律和节奏的异同,并熟记歌词。) 师:歌曲中的小巴郎起床后会做哪些事情? a、师带领两遍 (注意后十六的强弱 每句话第一个字稍强) b、师生接读 c、生完整读 d、放伴奏朗读歌词,并做出相应的舞蹈动作。 (学会后夸奖学生“亚克西”) 4、观察歌曲旋律起伏高低 a、歌曲有几个乐句?(四个葡萄串) b、师:请你们观察下四串葡萄连成了什么形状,它们的起伏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c、师唱上面一句 生试唱下面对应旋律相似的一句(边唱边画旋律起伏),后面两句跟唱 5、分句学唱歌曲 a、师弹琴跟唱 (边唱边画旋律线) b、师生接唱(画旋律线) c、完整表演唱第一段歌词旋律两遍。(一遍听钢琴,一遍听伴奏,一遍旋律起伏,一遍动作) (设计意图:用葡萄藤连接了高低起伏的葡萄,让学生直观印象对比了音符高低起伏变化,学会找异同。) d、生生接口唱 并做动作 (一组在唱的时候另外一组也要做动作并交换) 6、学唱第二段歌词 师:小巴郎放学回家后有没有偷懒呢,听听他干了什么? a、有节奏的念歌词做动作两遍 b、师弹奏一小节伴奏 生接口唱后一小节跟钢琴演唱(考验学生节奏和试听的能力)。 c、生生接唱一句歌词 d、完整演唱第二段歌词 两遍 7、完整表演唱全曲。 A、听钢琴演唱 b、听伴奏表演唱 c、分巴朗组和游客组 两遍旋律线两遍做动作 (一组唱另外一组也要做动作) (设计意图:学完歌曲后再回头从听觉入手,从让学生听辨出音乐比较有特色的舞蹈性节奏。最后用念、唱、舞动、乐器、声势完整表演丰富了歌曲形式。初步感受了合作的乐趣,培养了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到学生亲自体验、模仿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习、感知。) 8、拓展 柯尔克孜族简单介绍和歌舞欣赏 四、总结 师:小游客们,老师要对大家说一句:“亚克西,巴郎!”新疆是个好地方,我们的小巴朗更是歌儿甜舞更美,让我们最后再用新疆语来夸一夸新疆,赞一赞小巴朗,美丽的新疆——亚克西!亚克西巴郎——亚克西!! |
| ||||||
《亚克西巴郎》教学反思
《亚克西巴郎》是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小鬼”当家中的一首歌曲,这是一首二四拍的新疆柯尔克孜族儿童歌曲。全曲节奏紧俏,旋律欢快,一共四个乐句,一、三乐句旋律相同,二四乐句节奏相同。歌曲活泼、热烈,充满了童趣,生动地刻画了小朋友爱劳动、爱整洁的优良形象。其中舞蹈韵律和衬词“亚克西”在歌曲中的运用,更突出了它特有的新疆风格。
低年级的小朋友天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短,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都处于感悟阶段,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想要更好地吸引他们浓厚的求知欲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供给他们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体验,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教学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为今后学习少数名族作品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我做了积极的准备。
在备教案的时候,我没有把这首歌按照以前的教唱歌曲步骤进行设计: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课前律动,并将孩子们带入意境;以跳一跳新疆舞和铃鼓打节奏等方式作为导入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并以新疆柯尔克孜族的小朋友为纽带引导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歌曲,通过形象的图文配字掌握歌词和节奏并带相关律动,再通过图文配乐掌握旋律,从而轻松地学会歌曲;我将节奏律动表演贯穿在整个学唱过程中,让孩子们在学唱的过程中不单单只是唱,还有动,还有奏,让他们学歌的同时进行手脑并用,在玩耍中主动参与音乐学习,并达到让孩子们通过合作的方式将声响、律动、歌唱为一体,参与音乐活动,使课堂达到新的高潮。
音乐课不单纯是教学生唱歌,学生还要看、要听、要动。要让学生充分的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本课我注重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重视音乐实践活动和音乐创造。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手段,创设情境,以较多的信息量,丰富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加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图片音频等媒体,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感知音乐,更加了解音乐作品及音乐形象。在教学中把教法与学法联系起来,有意识地进行学法的指导与渗透,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重视教材与相关文化的融合,运用歌、舞、乐的结合,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开辟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发现的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再次深刻的感受到,只要设计合理,紧密围绕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展开教学,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活动报道及照片
声势训练在课堂中的有效利用
——音乐教研组活动报道
2020年11月11日上午,南京市齐武路小学音乐教研组在音乐教室进行了2020-2021学年度第二次音乐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主要安排了听课、评课两项内容,李红艺老师经过精心的准备,和学生们一起为我们一堂丰富多彩的音乐课——《亚克西巴郎》。
上课一开始,李老师就以律动的形式营造了欢乐、轻松的教学氛围,然后运用多媒体和轻松的交流方式把孩子们带到了一个新疆异域,李老师亲切生动的教态和自然大方的教学语言,感染了孩子,也感染了参加教研的老师们。课后,音乐教研组的老师们围绕课堂主题对李老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例如:课堂节奏先扬后平,声势训练在课堂运动的强度难度偏大,歌曲的唱演还需打磨等等。此次活动,围绕教学的有效性展开教学和讨论,使执教老师和听课老师受到启发,方便以后更好的展开音乐教学活动。
上一篇: 南京市齐武路小学音乐教研活动(四)
下一篇: 南京市齐武路小学备课组第 4 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