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教学一线>>教研活动>> 文章
齐武路小学德法教研组第 5次活动

发布时间:2020/11/13 19:54:00 作者:王佳琦 浏览量:596次

齐武路小学德法教研组第 5次活动

【组别:   德法教研       组长: 王佳琦      

一、活动主题:四年级第三单元整体教学研讨

二、活动方案:

1.活动目的:通过本次四年级备课组活动,提升对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对第三单元教学进行教学研讨。交流教学经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活动内容四年级第三单元教学与总结

3.活动时间2020.11.12

4.活动地点教室及四年级德法教师办公室

5.活动对象:全体德法老师

6.活动形式现场教学及评课

三、     研讨记录:

  1. 教材解读与活动安排

  2. 课例展示:《正确认识广告》第一课时

一、活动一:广告欣赏

1. 播放:可口可乐创意动画广告视频。

2. 交流:说说欣赏广告后的感受。(预设:觉得可乐很好喝、很诱人)

3. 揭示课题:“广告”。

设计意图:

借助创意动画的广告视频,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引发其对“广告”的兴趣。

二、活动二:广告无处不在

学习环节1:无处不在

1. 交流: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广告?(预设:电视上、网络上、宣传单上、公交车上等)

2. 补充:公交站、超市、杂志报纸、街头楼宇各类广告牌、朋友圈等。

3. 总结:广告无处不在。

4. 讨论:“广告小达人”小组讨论分享广告。

5. 汇报:小组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如小组表演广告等。

6. 活动:播放音频“余强的一天”。

7. 交流。

(1)联系生活:说说有没有和余强相同的被广告包围的经历。

(2)小组讨论:余强能不能做到一天不接触广告?(预设:家里有各种商品的标签广

告、包装袋广告、家门口还有叫卖广告,无法做到完全不接触广告)

8. 欣赏:电子相册总结,进一步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广告。(板书:无处不在的广告)

设计意图:

通过广告的交流、分享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受广告内容的多元化,认识广告形式的多样性。

学习环节2:形式多样

1. 活动:“火眼金睛找一找”,从老师播放的影视作品中找到隐形广告。

2. 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隐形广告?隐形广告有什么好处?

还可以从综艺节目、大型活动和体育赛事中找到隐形广告。

3. 小结: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广告形式越来越多样,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知名度。

设计意图:

通过剖析“余强的一天”和欣赏“电子相册”,引发情感共鸣,让学生深切感受广告的无处不在。

学习环节3:历史悠久

1. 交流:现代的生活被广告包围着,回到古代是否就没有广告了呢?

2. 微课:播放《古时候的广告》视频。

3. 小结:古时候的广告形式就很多,广告的历史悠久。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喜爱的“火眼金睛找一找”活动,帮助其了解生活中除了一些直接可见的广告,还存在着许多隐形广告,从而进一步感受现代社会广告的多元形式。

三、活动三:广告功能多多

1. 补充:商业广告中商家投放广告需花费高昂的广告费。(举例:中央一台黄金时间中投放一次30 秒的广告需20 万)

2. 讨论:为什么商家愿意花费那么多钱做广告?

3. 音频:播放“广告先生的介绍”,进一步认识广告的功能(传递信息、提高知名度、劝说购买)。

4. 交流: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有这样的体会吗。(预设:如从广告里获得了什么信息,

被常常看到的某广告影响,有了购买的欲望……)

设计意图:

通过广告费知识的学习,结合生活体验,分析归纳广告的功能,认识其功能的多样化。

四、活动四:拓展小结

1. 补充:美国广告大师大卫· 奥格威曾经说过:“这个世界是由空气、水和广告组成的。”

2. 交流:发挥想象,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广告,会变成什么样?

(预设:我们对产品了解减少,选购产品时会不知所措……)

3. 小结:广告无处不在、形式多样、历史悠久且功能多多,是现如今重要的信息传播途径之一,广告同样也是一种文化。

4. 延伸:面对形形色色的广告,你有什么感受?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广告?下节课,我们再来讨论。

设计意图:

通过想象生活中没有广告的情景,感受广告的重要性。同时引发学生思考:怎样正确认识广告,为下节课作铺垫。

五、课后作业

回家的路上留心观察一下,看看都有哪些广告。(同时注意交通安全哦)

正确认识广告》教学反思
教材安排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迅猛发展的现代媒体社会,培养孩子们对媒体信息的辨析能力,过滤能力和低抗干扰能力。教学这一课时的时候,我捕捉了大量的广告。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们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1、现代生活中能否没有广告?2、广告有哪些类型?3、如何正确的辨析广告。4、如何通过合作,创设一条简单的,备受欢迎的广告。
整个教学设计,教师以孩子们最熟悉的学校入手,谈谈介绍自己的学校。这样的话题,一下子就把孩子们引进了五彩缤纷的广告世界,学习兴趣就这样被激发。紧接着了解现实生活中能否没有广告呢?这一环节是我安排教学的第一个重点,我采用的方法是开展一个小小辩论会,学生通过激励的自由辩论的形式展开辩论,辩论过程中我只是认真地倾听,有时候在孩子们跑题的情况下稍作指导,但是我可以体会到孩子们真的用心去感受广告,思考广告,研究广告了。最后很顺利地导出结果,生活中确实离不开广告,但是过多的广告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困惑。
教学第二重点——生活中广告有哪些类型?介绍产品的广告属于商业广告,它的作用是通过媒体推销厂家上产的商品。它也占广告的80%左右,而另有一种广告叫公益广告,它不是以赢利为主,主要的作用是教育人们要遵守社会公德。第一、学生体会很多的商业广告不管是设计理念还是拍摄的效果,都赏心悦目,备受人们的关注,教师教学的时候就以生活用品为例,让学生了解这些用品的用途。第二、公益广告这一块,教师选择的是《防流感》。这样的广告,紧贴我们的生活。
随着经济的腾飞,产品越来越多,广告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并不是所有的广告都会给社会带来正面影响,还有一大部分的广告不仅思想不健康,还影响社会,污染环境,欺骗消费者……在这样的广告面前,我们一定要用智慧的头脑认清它们。这正是我教学的第三个重点。要让孩子们来分清是有困难的,由此,我想到国家颁布的广告法,通过阅读、理解广告法中的条例来辨别良莠不齐的广告。教学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最后一个环节是通过相互合作,一起设计一条简单的公益广告。课上安排这样的环节,主要是要他们了解广告的设计,又让环保知识得到宣传。
总而言之,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以说广告,议广告,赏广告,评广告,做广告来串连的,学生感受了广告,参与了广告,学习气氛相当活跃。本节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引领教学过程,显得思路清晰,生动有趣,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我始终关注学生的生活,并指导了生活,调动了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课堂活跃。特别是学生自己的广告设计,激发了兴趣,发挥了团体作用,学以致用,极大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潜力,延续了他们的课后学习热情。不足之处在于:教学思路应该简洁明了,对生成资源要巧妙点拨,及时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1. 互动交流

杨静:本课是统编版教材《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万花筒》的第三课。《信息万花筒》是信息技术主题,本单元涉及的电视、网络、广告都是四年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本课重点是通过正确认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广告,了解广告并不都是可信的,学会识别广告,做聪明、理性的消费者。本课共三个话题:话题一“无处不在的广告”,引导学生感受在我们的生活中,广告无处不在。话题二“广告都可信吗”,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经验的回顾,了解到广告并非都是可信的,存在虚假广告。话题三“学会识别广告”,引导学生了解广告的一些常用的“招数”,能够正确识别广告,学会破解广告招数、抵御广告诱惑的方法。

周颖: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广告,学会破解广告招数、抵御广告诱惑的方法。二是 引导学生能够理性地看待广告。了解《广告法》的相关法律条例。三是了解广告是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广告同样也是一种文化。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抵御商业广告诱惑的方法。同时了解广告的多种形式和功能,感受广告的不可或缺。

扬子晗:这节课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广告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其中既有传递正能量的公益广告,也有虚假广告。广告并不是完全可信的,广告里有很多“秘密招数”。虚假广告会给消费者和商家造成危害。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学会正确认识广告,做聪明的较为理智的消费者。

黄萍:这一个单元都和现代信息传播媒体有关,教学的时候注意把整个单元打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隔阂不能太大,教学安排之间注意前后能够有所照应,从而把信息这一课整体的教好。

四、活动签到表(电子照片)

IMG_20201217_191953

五、活动报道及照片

  一个真正有思想的人必须是德与才的和谐统一,高洁的品格和卓越的才干不仅是有志者腾飞的双翼,也是其终身的奋斗目标。跟随着秋天的脚步,齐武路小学四年级德法教师开展了道德与法治的研课磨课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由王佳琦老师主持

齐武路小学四年级德法教师聚集在办公室,在聆听了周老师教学的《正确认识广告》的一课后,教师们进行了评课并对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理和教学研讨。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从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他们经过前三年课程的学习,对电视等新媒介接受较快、依赖度高,再加上自制力虽形成但不持久,对人和事物的认识逐渐摆脱形象思维的特点,初步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整个单元注意联合,把知识点要好好前后照应。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需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发展。此次教研活动的开展为我校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思路,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贯穿于平时的课程中,从自身做起,不断学习,将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传授给学生。

活动照片

IMG_20201214_123347

IMG_20201214_123420

    昨天访问: 3334  |  今天访问: 2225  |  本月访问: 19817  |  上月访问: 98499  |  访问总数: 3152058  |  会员总数: 106  |  文章总数: 2102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文鸿路166号 邮编211112 电话:025-87116692

版权所有 南京市齐武路小学

备案号: 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