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
发布时间:2020/10/15 12:19:12 作者:马俐娜 浏览量:508次
齐武路小学教研(备课)组第 3次活动
【组别: 二数备课组 组长: 马俐娜 】
一、活动主题:怎样共建有效的数学课堂
二、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通过观摩张蒙老师的一节常态课《除法的初步认识》,从这节课入手,研究探讨如何提升计算课的有效性。
活动内容:研究教案,针对课堂问题提出修改,并提出自己对《除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思考和设计。
3.活动时间:2020.10.15
4.活动地点:二(7)班
5.活动对象:二年级数学教师
6.活动形式:组内公开课+研讨
三、 研讨记录:
一、复习铺垫
1.请同学们把8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一分。
⑴学生分完后提问:你是怎样分的?分成了几份?
⑵8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 )份?求能分几份,就是求8里面有()个2。
2.请同学们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学生分完后提问,你是怎么样分的?每份有几根?求每份有几根,就是求8里面有4个( )。
二、结合具体情境和平均分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1.自主探索例题
⑴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书上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回答板书:6个人,每辆车坐2人,要坐( )辆)
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你是怎么样想到的?
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学具拿出来,学生拿出6个圆片,分一分,每堆2个,分成了3堆。
3个2人是6人,所以坐了3辆缆车。
⑶教学除法算式
有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要坐几辆车?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怎么样写算式呢?共有6个人,先写6,再写÷,指出:这个符号(指÷)叫除号,并指导除号的写法,在除号后边写字。
(板书:6÷2=3)
⑷在6÷2这个算式里,6表示什么数?2表示什么数?请同学们说一说,6÷2=3表示什么? 6÷2=3表示6里面有3个2。
2.学生练习试一试
让学生看图,读题,独立完成。
12里面有( 4 )个3。
练习后请学生说出12、3、4各表示什么意思。
3.把物体每几个一份,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三、学习除法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出示例题
⑴让学生观察和读题。
提问:从这题中你们知道什么?(板书:6个小朋友,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
⑵小组合作学习
⑶列除法算式
把6个小朋友平均分成3组,求每组几人,也可以用除法计算,谁能写出除法算式。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6÷3=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⑷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6÷3=2。
2.练习
读除法算式,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各是什么?
8÷4=2 15÷3=5 24÷6=4
3.教本第49页的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再与同桌相互交流。
把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 4 )
4.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
1.做 “想想做做”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桌交流括号内填什么数,这个数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交流:10里面有( )个2。
把9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桌交流括号内填什么数,这个数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交流:15里面有( )个3。
把15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
体会:除法的2种形式。
3.做“想想做做”第4题。指名学生说。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法,知道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都用除法计算,也就是除法算式既可以表示一个数里有几个几,也可以表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分,每份是几。
马俐娜:为了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在课的最后设计了一道思考题:把12个圆片平均分成几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使学生通过份数的变化,观察分的结果,得出结论:分的份数多,没分的个数就少:分的份数少,没分的个数就少多,使学生深刻体会“平均分”,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知识。为学生营造探索的空间。
在教学中紧紧抓住了低年级小学生好奇这一心理特征 ,将教学图示利用课件展示给了学生,突出了把平均分的概念教学置入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的编写意图。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实物图形来引导学生想象,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殷岚:本节课突出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教学中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摆一摆,看一看,数一数等实际操作手段,进行知识间的转化。另外在课堂组织形式上,注意了由教师单-的讲授变为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等多项学习方式。
彭若云:“除法的初步认识一-平均分”是表内除法(一)中的基础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今后利用平均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关键。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进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学生首次接触“除法”这个概念,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由“平均分”这个概念的含义引入“除法”这个概念,就成了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难点。
四、 其他过程性材料(含签到照片、活动报道等)
1.签到照片
活动照片
上一篇: 二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
下一篇: 二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