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诗情画意,扬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1/3/30 11:35:46 作者:陈子越 浏览量:1451次
南京市齐武路小学备课组活动记录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
组别: 语文 组长: 陈子越
一、活动主题:
《静夜思》观摩学习及低年级如何教学古诗
二、活动方案:
1.活动目标:
对低年级古诗教学有一定的认识
2.活动时间:2021年3月29日
3.活动地点:南京市齐武路小学一(8)班
4.参加对象及人数:南京市齐武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10人
5.执教者(主讲人)及课题:胡莹执教《静夜思》
三、研讨记录
全体语文老师在第四节课对低年级语文古诗如何教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王由老师说,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内容的教授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一个难题。学生在学习和背诵古诗词的时候,都是盲目地学习和背诵,更为确切地说学生是在背诵“文字”而不是古诗词。
蒋荣荣老师说,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不同个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吴雪莹老师说,本单元教材将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整合,教师可以将语文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等融为一体进行教学。
陈子越老师说教师要以读代讲,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创作,让学生读有所思,学有所得。
陶羽老师说本阶段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合作的能力,所以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提高全体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王玲玲老师说,教学的方式也要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形式,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读懂古诗的同时受到启发。将课内外结合,拓展深化,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乐观生活态度。
四、活动签到表(电子照片)
五、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情境导入
1.复习《古朗月行》引入课题
读课题:出示课题,强调后鼻音和平舌音。
2.你会背么?(生背)
3.背得不错,老师也来背一背(师有感情地配乐背诵)
二、揭示课题
1.课题中探寻出“安静的夜晚”。
2.在这个安静的夜晚,李白在做什么呢?(出示字卡:思)瞧,思这个字下面是心字底,你猜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3.孩子们,李白心里很想什么呢?我们一起回到一千五百年前的那个安静的夜晚去看看吧。
三、初读古诗
1.读准字音: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2.读出节奏:学生试读,学生练读;师生合作读。
3.读出韵脚
①孩子们,古诗读起来都很好听、很顺口的,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古诗里可藏着秘密呢。
②(标红:光、霜、光)你发现了这几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一首诗中有几行,最后一个字的韵母是相同的或者是相似的,这叫押韵。读起来就会朗朗上口。再看古诗,找一找。
4.提出问题
关于这首诗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问老师吗?或者还有哪些地方是你以前不懂后来明白了,是想提醒小朋友们认真听的?
四、精读感悟
1.创设情境之一
孩子们,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住在扬州的一家小旅馆里,他已经一年多没有回家,没有见到爸爸妈妈了,这时的他在想什么呢?那他为什么不回家呢?
①学生说;教师总结:
A.马 船 步行(出图)这样的速度太慢了
B.他会遇到高山,他会怎么过去?他会遇到大河,他要怎么过去?
②离家400多个日日夜夜了,即使是一封简单的书信也要在路上走上三个月,没有家人的一点儿消息,李白非常想家。他的心情怎么样?难过伤心……
2.创设情境之二
想着想着,李白在这家小旅馆里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你猜他会梦见什么?
3.学习第一句
①李白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床前白茫茫的是什么?
“霜”教学
A.你看过“霜”么?瞧,这就是“霜”出图
B.秋天的夜里特别冷,空气中小小的水滴遇冷变成了霜。你看它里面藏着小小的水滴了么?
C.一觉醒来,床前铺满了一片白霜,多冷啊!读这个字
②那是霜么?
“光”教学
A.照亮一个地方,使人能看见的就是光。
B.月亮发出来的我们叫月光。那太阳发出来的我们叫----阳光。灯发出来的我们叫——灯光。(配图)
C.明明是月光,他为什么觉得是霜呢?(两张图片对比)
颜色像,心情冰冷。
③夜是静的,心是冷的。你要怎么读?
4.学习第二句
①当李白半夜醒来发现身边一个亲人也没有的时候,他的心情怎么样?其实这个时候还有一位从小陪他长大的朋友,在窗外静静地看着他呢,你猜这个朋友是谁?明月。
②“明”教学
A.我们在《明天要远足》这篇课文里见过“明”,那里的“明天”是第二天的意思。
B.这里的“明”可不是这个意思。太阳很亮,月亮也很亮,他们聚在一起多亮啊!
C.谁来叫一叫这位老朋友的名字?
③再来读这句
④“举”教学
A.出图,举最初的意思是大人把一个孩子举过头顶,你看到两条胳膊了么?你能给“举”组个词么?
B.这里的举头可不是把头举起来的意思。而是——抬头。做动作
⑤李白写下了这行诗,读——“举头望明月”
⑥引导孩子想象月光下李白和亲人一起做过的事情
五、角色代入,再背古诗
1.回顾整首诗:在这样一个清冷的夜晚,李白独自一人,站在床前,身边一个亲人也没有,四周静悄悄的,只有天空中的月亮陪着他。不知道这一轮明月的光辉是不是也投在家乡父母的床前……
2.带入角色背诵:来吧,你们都是李白,望着月亮,写下了这首诗----全班齐背。
《静夜思》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也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根据拼音自己练习读,发现自己读得不正确的可以请同桌帮助。然后通过与“字娃娃”交朋友的游戏来调动认字的积极性。、将生字与音节打乱,“找朋友”、“认朋友”等游戏性的教学环节中,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学生愿意在玩中学,这样既补充了丰富的拼读练习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激发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在认读的过程中,我还注重字音的纠正,如:“床”“光”“望”“乡”都是后鼻音,学生读起来不容易读标准,我采取的方法是:注意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再读不准的就看老师的口型读,直到学生读准为止。
会读不是最终的目的,关键是否能牢固掌握,我还通过复习巩固加深写生对字型的认识。首先,在教学中,可以用组词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字义,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如,光—光明、月光、灯光;举—举手、举重;用“词语转盘”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本课的生字。。还让认识字的同学说出自己是怎么认识的,请认识的学生当小老师,,教那些不认识字的同学。于是我采用包干到人的方法,让认字有困难的同学自己去给自己选择小老师。大家互相帮助、一起学习、一起读字、一起读书。这种方法一经实施,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小老师认真负责得教,同学们也喜欢学,到了第二节语文课,大伙儿基本上都能熟练地读出这些字了。最重要的是它让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人团结合作,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六、活动报道及照片
2021年3月30日,南京市齐武路小学的一年级语文老师展开了下学期的第三次备课组活动,本次执教的是胡莹老师,执教内容为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8课《静夜思》。胡老师本课以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图片引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出示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小公鸡和小鸭子,由此引入课题。在识记生字部分,设计了一系列游戏穿插其中,让学生在玩中学,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在学写生字部分,让学生观察字形结构,找出生字的书写特点、各部分笔画的占位。着重强调左窄右宽的结构生字,教师做好示范。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对课文加深理解。
在后续的评课和研讨中,对低年级古诗如何进行教学进行了探究。小学生属于特殊学习群体,他们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对于知识的探索仅仅处于基础阶段。而古诗词的内容难度,属于中级阶段,让小学生独立学习古诗词,无疑有些超纲的意味。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发挥出教师引导作用,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对古诗词进行品味和感悟。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不同个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在对古诗词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通过构建或是描绘古诗词意境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中的韵味和魅力。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描绘出的意境,结合自身的思维认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对诗词的内容进行深度感悟和理解。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确定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从而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对古诗词的感悟和想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品位,为学生将来学习更多的古诗词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理解古诗词的能力,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方法和小组场景法两种教学方法,进行课堂内容的教授工作。情境教学法。古诗词,可以理解为对现代语言的抽象表达,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因为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薄弱,无法通过文字快速明白诗词想要表达的意思,因此,古诗词的学习成为了大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难点之一。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古诗词中表达的内容,用图文或是视频的形式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更好地去感悟诗词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和诗词的含义。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分组,然后,由小组对诗词进行讨论和分析后,让每个小组编排一场场景剧,将小组理解的诗词内容,以场景剧的形式展示出来,通过不同小组表演,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印象,从而提高学生背诵的效率。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而且还能够凸显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刘欣:《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分析》,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1年第11期(总第7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