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学习,共同进步
发布时间:2021/6/2 17:19:03 作者:吴雪莹 浏览量:937次
南京市齐武路小学备课组活动记录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
组别: 语文 组长: 陈子越
一、活动主题:
《小壁虎借尾巴》观摩学习及第八单元教材解读
二、活动方案:
1.活动目标:
观摩学习吴雪莹老师执教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21课《小壁虎借尾巴》,提高一年级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
2.活动时间:2021年6月1日
3.活动地点:南京市齐武路小学一(11)班
4.参加对象及人数:南京市齐武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9人
5.执教者(主讲人)及课题:吴雪莹执教《小壁虎借尾巴》
三、研讨记录
在观摩学习吴雪莹老师的《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后,全体语文老师对这节课展开了积极研讨,觉得有很多需要向其学习的地方。并在第四节课对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的解读分析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陶羽老师说:吴老师师的这堂课,读着,读着,仿佛我就是学生,正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仿佛小壁虎接尾巴的生动画面就浮现在我的眼前……尽管我读着的只是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一节语文课的片段,而且还要摘要,并不详尽,然而它已经使我入神入画了,足以显示出吴老师教学艺术的魅力来。
王由老师说:这节课中,吴老师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手段新颖。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教学中,吴老师用亲切的的语言启发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语言文字所反映的的生动情境,使学生达到形象完美、情境交融、活泼有趣的境界。
陈晨老师说: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体现合作学习,培养他们合作精神。教师的评价体现了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
胡莹老师说:吴老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
四、活动签到表(电子照片)
五、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同学们,这个小动物叫什么?从他的名字中,你觉得他喜欢呆在哪里?呆在墙上做什么呢?请同学读第一自然段。
2、解释“挣断”,指名读并重点强调如果这个词读得不够用力,那小壁虎的是会被蛇吃掉了哦!
3、挣断尾巴后的小壁虎心里是怎么想的呀?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认识“借”这个字,并补充题目,齐读课题。
二、初读
1、教师范读,出示自读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试着猜一猜。
2、小壁虎分别向谁借了尾巴呢?指名说:小鱼、老牛、燕子。
三、精读
(一)小鱼
1、小鱼在哪里呀?——小河边。小壁虎是怎么到小河边的——爬,结合图片解释“爬”。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想小鱼在做什么?
3、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指名读,是啊,多悠闲的一条小鱼啊!
4、小壁虎是怎么和小鱼说的?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壁虎?——懂礼貌的小壁虎,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指名生学着小壁虎有礼貌地读一读这个句子。
5、小鱼姐姐是怎么回答的呢?观看小鱼拨水视频,理解“拨水”的意思。
6、小鱼的尾巴要用来拨水,所以能不能借?——不能。
(二)老牛
1、借不到尾巴的小壁虎又向谁去借了呢?——老牛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老牛在做什么?
3、图片讲解“甩”字,并请同学动作示范,更深入理解这个字的意思。
4、小壁虎如何对老牛说的?指名说,多有礼貌呀!
5、老牛又是怎么和小鱼说的呢?请人来拒绝一下小壁虎的话。
6、所以,小壁虎又借不到尾巴了。他又向谁去借的呢?
(三)燕子
1、燕子在哪里呀?——房檐下,认读“房檐”二字,并理解其意思。找人上去板帖。
2、小壁虎是怎么对燕子说的,指名说。
3、燕子又是怎么拒绝的呢?认读“掌握方向”一词。
所以,小壁虎再次借不到燕子的尾巴了!
(四)伤心的小壁虎
1、多次借不到尾巴的小壁虎很伤心,于是回家找妈妈。妈妈是怎么安慰他的呢?请人说。“我终于长出一条新尾巴啦!”指名读出喜悦之情。
2、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功能?——再生
小鱼的尾巴有什么功能——拨水
燕子的尾巴有什么功能——掌握方向
3、每个小动物的尾巴都有自己的作用,课下可再去找找其他小动物尾巴的作用。
五、游戏巩固
1、复习词语
2、我来做,你来猜
六、指导生字
1、观察“爬、房”两字的结构,都是坐上半包围结构
2、注意笔顺规则
3、师巡视指导并点评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看图学文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讲了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生的特点和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处。课文较为简单、易懂,在教学中采取了我为辅,学生为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们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还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一节课的教学。
一、由扶到放,授学生以渔
这篇课文有以下两个明显的特点:文章的3、4、5段是并列段式,并且以小壁虎和小鱼、黄牛、燕子的对话展开。针对这两个特点,教学中采用,由扶到放,授学生以渔。指导第三小节,用符号划小壁虎和小鱼的话,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演读相结合,培养孩子们边读边想象的阅读能力,和感受语言文字美的感染力;然后由扶到放,让学生自主学习第4、5小节。在自学的时候,也让学生学着划一划,圈一圈,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在边读边划中逐步掌握了读书的方法。
二、以读为本,训练语感
阅读训练离不开理解,也离不开朗读。因此,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朗读方法,让学生进入角色,充分练习朗读,多种方式的朗读,然后交流评议,读中感悟小壁虎的有礼貌,着急,伤心。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三、以演促读,理解文本
表演是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让学生按小组针对课文第三、四、五小节的内容进行演示排练。在这一个环节中,孩子们通过表演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去积累语句,内化语言,再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演反馈。这样,不但培养了孩子们的语感和想象能力,也起到了积累语言的目的,为说话、写作打下了结实的奠基。
四、拓展延伸,培养表达能力
上课前,让学生查找关于“动物的尾巴”的资料,以增进学生对动物尾巴功能的了解和兴趣。学生带来了很多资料,比如:猴子的尾巴能调节体温,松鼠的尾巴可当被子……学生兴致高涨,不断地交流自己的收获,太有意思。在学生兴趣依旧时,让学生仿照范文。然后引导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仿照课文的结构进行续编故事。这样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知道了更多动物尾巴的作用,又学会了表达。
在课堂上,在“扶放”结合的教学中,学生能在发现文章的结构特点上仿说仿写,看来孩子已经理解课文。但在小组学习中的效率低,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作用。今后还要多加引导,让孩子们真正高效的进行合作。
六、活动报道及照片
2021年6月1日,南京市齐武路小学的一年级语文老师展开了下学期的第八次备课组活动,本次执教的是吴雪莹老师,执教内容为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1课《小壁虎借尾巴》。这一单元的重点是“识字”,所以在读方面吴老师不仅要求小朋友们会读,还要求学生读得不拖拉,有停顿和节奏感。在教学时采用谜语识字、随文识字、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扩词说话练习等方式进行识字,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机会进行巩固识记,最终达到牢牢识记的目的。“角色朗读”是本课要讲授的重要方法,利用“小壁虎借尾巴讲故事”的趣味方式让学生理解“动物的尾巴都有各自的作用”进一步鼓励学生去识字。
在后续的评课和研讨中,对第八单元的教材进行了分析。
本单元围绕“问号”这个主题编排了《棉花姑娘》《咕咚》《小壁虎借尾巴》三篇课文,其中《棉花姑娘》和《小壁虎借尾巴》是童话故事,《咕咚》是一个民间故事。课文融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于故事情节之中,既有教育性,又富有童趣。课文《棉花姑娘》告诉学生不同的动物能消灭不同的害虫;《咕咚》以木瓜掉湖中发出的声音引起小动物们惊慌逃窜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要盲目跟从;《小壁虎借尾巴》则让学生知道动物尾巴有不同的作用,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功能。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借助图画阅读课文。这是继一年级上册《小蜗牛》这篇课文阅读以后,又一次出现的没有全文注音的连环画课文的阅读。教学时要在一年级上册借助图画猜字、认字、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学生独立识字和阅读能力。《咕咚》一课的教学要巩固运用《小蜗牛》的识字方法,开展识字、阅读,并运用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猜字、认字;《小壁虎借尾巴》要在此基础上能借助偏旁表义的特点了解字义,并通过交流是“怎么猜出来的”提炼猜读的几种方法。两篇课文都可以根据图文一一对应的特点理解内容,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借助图画复述课文或进行角色表演。这样,训练层层递进,要求逐步提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借助图画阅读”的方法。
读出祈使句的语气,读好多个角色之间的对话是本单元教学的另一个重点。《棉花姑娘》中,棉花姑娘对于燕子、啄木鸟、青蛙说的话“请你帮我做害虫吧”是祈使句,要加强指导,教学时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体验,体会棉花姑娘的急切之情,指导学生尝试读出请求、盼望的语气。读好角色的对话在三篇课文中都有要求,可以根据课文的故事情境,体会不同角色的心情,读好不同角色说的话语,特别是《棉花姑娘》和《小壁虎借尾巴》中主人公说的话,这些话虽然基本相同,但随着故事的发展,说话的心情和语气也随之变化,在教学中需要进行引导。
本单元要继续训练根据信息做简单推断这项阅读能力。教学形式上可以更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图读文,找到相关信息交流,互相补充。
上一篇: 合作表演 灵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