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组第四次教研活动——科学组内公开课学习(2022.4.21.)
发布时间:2022/4/21 14:18:44 作者:马程希 浏览量:762次
南京市齐武路小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
组别: 科学 组长: 马程希
一、活动主题:
科学组第四次教研活动——科学组内公开课学习
二、活动方案:
1.活动目标:
通过组内公开课的开办。锻炼教师个人教学能力,促进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活动时间:2022年4月21日
3.活动地点:1-206办公室,科学教室2
4.参加对象及人数:齐武路小学全体科学教师
5.执教者(主讲人)及课题:《撬重物的窍门》——刘迎秋
二、研讨记录
马程希:《撬重物的窍门》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简单机械》第一课时。二年级时学习过运用工具,拧过螺丝、做过小板凳,但对属于简单机械的这些工具省力的原理认识不足,尤其对生活现象背后的原因缺少认知和思考能力。本课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及蕴含的科学原理。
高梅:在二年级时他们运用工具,拧过螺丝、做过小板凳,但对属于简单机械的这些工具省力的原理认识不足,尤其对生活现象背后的原因缺少认知和思考能力。本课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及蕴含的科学原理。
章小蝶: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对机械的认识基本上集中于那些大型的机器,如挖土机、吊车等,而生活中的门把手、撬棍等工具,他们并不认为是机械;他们知道这些工具在生活中被广泛运用,但为什么在不同的场合要用不同的工具,其中都有什么科学原理,并没有基本的认识。
帅菁:五年级学生对于本学科的特点以及学习方法已经有所了解,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抽象水平,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抽象的思考。他们对于该学科的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学会了小组之间、同桌之间合作学习,这都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刘迎秋:本课围绕撬动重物为导引,递进式地安排了五个部分的学习内容。第一部分,认识杠杆的结构特点。从比较搬动重物的不同方法中,发现用用支撑物垫着的木棍容易撬动重物,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杠杆。然后,教材采用描述性的语言“像这种……叫作杠杆”“它包括……”来介绍杠杆特点,让学生获得直观的认识。第二部分,用平衡尺研究杠杆的秘密。用平衡尺来代表生活中常用的杠杆,通过研究平衡尺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保持平衡,发现支点的位置对所需用力大小的影响。第三部分,应用研究成果。此部分包括两个主要活动:一是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解释现象的内容为辨析哪些是省力的杠杆,哪些是费力的杠杆。解决问题的内容为分析玩跷跷板时的具体情况,找出可行的平衡方法。第四部分,做小杆秤。教材出示了小杆秤的组成部分和怎样用小杆秤称重的图片,指导学生模仿样品进行制作,并解释其中的原理。第五部分,阅读介绍“阿基米德与杠杆”的资料,了解阿基米德在说明杠杆原理方面所作的贡献。
三、活动签到表(电子照片)
四、活动报道及照片(网站截图)
2022年4月21日,科学组进行了第**次组内公开课学习。本次公开课的执教的是刘迎秋老师。对于本次公开课刘迎秋老师做了充分的准备。组内的其他成员也积极的参与了听课活动。撬重物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时有发生,但是与简单机械建立科学概念有断层,形成概念意识总结同类事物存在的规律,加以利用,对培养学生探究精神起到推动作用。
课后大家也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了认真的评价,每位老师都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对于课程中的不足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本次组内公开课活动作为本学期最后一次教研组活动,为本学期的教研活动画下了圆满的句点。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科学教研组结合新课标,在各年级段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培养探究精神的科学素养上持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