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审美感知中的主体参与”——感受童趣之美
发布时间:2023/4/28 9:45:26 作者:彭紫薇 浏览量:404次
2023年4月14日,美术教研组开展了本学期的第5次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彭紫薇老师执教内容是一年级《这是我呀》。
彭紫薇老师的这节课先安排了情境导入,创设了“警察叔叔帮奶奶找甜甜”到“找老师”的情境,并创设互动游戏,使学生在热心帮忙中初步学习观察人物的主要外貌特征。接着出示大师自画像给学生欣赏、比较,进一步感受绘画时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借助本班学生的照片,引导学生学会巧妙抓住自己的特征。最后,作业设计为借助“小镜子”或者“照片”观察自己,在此基础上,学生抓住了主要特征表现的同时可以改变装束和发型,给学生的创造提供了空间。
随后,本组老师对彭老师的课进行了研讨。周苗苗:认为一年级的学生,表现欲望强,对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但有的学生构图偏小,在构图上还需要多强调,可多欣赏一些学生的作品。何梅:认为彭老师导入时直接把学生带进了学习的情感世界中,从初步感受逐步引导深入,学生自主了解肖像画的特点,打开了思路,为后面的活动奠定了基础,教学环节中可以对设置一些游戏引导学生学生在游戏中模拟变换发型、服饰,但变来变去,我们依旧知道这个人还是他自己。以此来巩固观察结果。龚越颖:整节课的设计思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式的活动中了解自我外貌特征,从而达到认识自我的目的。然后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达到发展自我的目的,同时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本节课主要针对第一层面——绘画进行表现,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与儿童生活紧密联系,强调生活中的我就是美的塑造者。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自己,能够运用较好的美术语言表现自我形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目的。教学难点:学会巧妙抓住自己的特征,把握人物的形态特征,实现情趣化、个性化的绘画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