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教学一线>> 文章
美术课堂“审美感知中的主体参与”——探寻树上树下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3/6/2 8:28:47 作者:沈木慧 浏览量:485次

2023年5月19日,美术教研组开展了本学期的第7次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沈木慧老师执教内容是一年级《树上树下(二)》。

沈木慧老师的这节课先安排了复习导入,复习了树上树下(一)回顾了大树的主要结构,随后用四张绘本插图,图片分别是夏、秋、冬、春,兔子在大树下的情境,同学们根据画面的发展师生一起合作想象故事。将动物拟人化地讲述故事,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也鼓励了自由想象。接着,看一段自然探索节目里的微视频,呈现真实自然中树上树下的有趣奇妙事情,学生又“走进”大自然探寻真实的故事,为学生创编故事展开另一种视角。看完视频,学生回到自己树的作业上大胆尝试或思考想什么故事更适合自己的树,开展交流讨论。想故事不是太难,难得是如何把自己想的故事表现出来,并且表现得又有美感。为了解决这个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观察教材中学生优秀作业的作品,从“什么故事?”“什么材料?”“怎么做的?”三个方面去分析,从而了解到想法和创意是第一位,大胆想、这样故事画面才有趣好玩,然后可以用各种工具材料甚至是现成的东西,通过画、剪、贴等方法大胆做,画面效果才丰富。最后通过访问艺术家的作品,铅笔淡彩绘本以及非洲雕刻,了解不同的创意、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画面处理、不同的工具材料、不同的表现手法所带来的不同的视觉美感。

随后,本组老师对沈老师的课进行了研讨。周老师:教师尽可能把橄榄枝伸向每一个学生,多维度评价学生闪光点,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并及时获得反馈,找到自己的闪光点,真正做到展作品,育自信的目的。何老师:“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而对小学生来说,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来,就意味着作品被同伴、老师认可,从而产生成就感,身心愉悦,树立自信心,积极地投入到下一次的创作活动中去。李老师: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拓展学生们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编的故事更生动,更有趣,同时也初步预想表现树上树下故事的制作方法和材料。我觉得比较好。

这节课,自始至终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放在首位,从一起编故事、看视频、讨论交流想故事、看作品找方法,或独立或合作来完成树上树下的故事,给学生更多比较、观察大师和优秀学生作品的时间和机会,积极开展探究性的学习,课堂营造了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学生热情高涨,快乐的学习很重要,更多关注学习的过程,保持孩子天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图片1.jpg

    昨天访问: 3120  |  今天访问: 2376  |  本月访问: 37200  |  上月访问: 98499  |  访问总数: 3169441  |  会员总数: 106  |  文章总数: 2102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文鸿路166号 邮编211112 电话:025-87116692

版权所有 南京市齐武路小学

备案号: 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