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发布时间:2024/9/30 13:06:09 作者:杨綪 浏览量:108次
2024年9月26日,综合实践组举行了本学期第一次教研组活动,由黄佳老师执教《我是校园志愿者》,整节课围绕“社会责任感”展开讨论与研究,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在课程设计阶段,黄佳老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校园实际情况,设定了以“校园志愿者”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志愿者招募、活动策划、组织实施和活动总结等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在实施阶段,黄老师采用了“学生主导、教师引导”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完成任务。具体活动包括:志愿者招募时,学生需要自行设计招募海报,宣传志愿者活动;活动策划阶段,学生需要围绕校园实际需求,提出活动方案;在组织实施阶段,学生需要按照计划执行活动,并记录活动过程;活动总结阶段,学生需要反思活动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马莉娜老师认为本节课得到了学生们的积极响应,大多数学生都参与了志愿者招募和活动策划,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深刻体会到了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学生在活动策划、组织实施和活动总结等环节中,锻炼了实践能力,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在活动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但黄老师尽管采用了“学生主导、教师引导”的教学模式,但在某些环节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还需进一步加强,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蒋荣荣老师表示在课程中,深刻感受到了实践的重要性。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学习了如何成为一名志愿者,更是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了志愿者的意义和价值。例如,在活动中,学生们主动为校园的清洁工作贡献力量,或者帮助其他同学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这些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到了志愿者的快乐和成就感。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们需要相互合作、沟通才能完成任务。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引入小组合作的活动,让学生们学会合作、学会沟通。通过成为校园志愿者,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帮助他人,更是在实践中增强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将伴随他们成长,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加积极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刘凡老师觉得虽然该课程已经包含了理论和实践的内容,但我认为还可以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例如,可以引入更多关于志愿者精神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们更全面地了解志愿者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可以增加一些关于志愿者活动的策划和组织的内容,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在小组活动中,需要注意到学生们的个体差异较大。有些学生比较活跃、善于表达,而有些学生则比较内向、不善于与人沟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通过这次听课体验,组内教师深刻认识到了综合实践课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上一篇: 立足校本教研,赋能教师成长——齐小信息教研组第一次教研活动
下一篇: 实践操作长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