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教学一线>>备课活动>> 文章
双课示范:立足学情,打造沉浸式美术课堂

发布时间:2025/9/12 12:38:43 作者:杨綪 浏览量:106次

2025年9月12日,南京市齐武路小学美术教研组顺利开展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首次集体备课活动。本次活动由杨綪、张颖睿两位教师分别执教示范课,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之美,提升美术核心素养与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围绕四年级《车(一)》与六年级《蔬菜》两堂重点课展开,为新学期美术教学搭建了交流与探索的平台。

杨綪老师围绕《车(一)》这节课,以“未来汽车设计”为核心展开。首先通过“未来汽车设计挑战赛”情境导入,结合“乘车烦恼”提问,激发兴趣并引出课题;接着进入感知认知环节,学生分组观察汽车模型探究结构,观看汽车发展史视频与AI时间轴,理解车的演变与社会、科技的关联;随后借“多功能救援车”案例,讲解5W1H分析法,小组合作填写表格,将生活问题转化为设计需求;再以“智能医疗车”示范设计步骤,教授“借形想象”“借形改造”方法;之后学生动手创作“问题解决车”草图,可添加文字说明;展评环节依托“金陵微校”开展自评、互评、师评,用评价表量化打分;最后播放交通工具宣传片,小结设计服务生活的理念,延伸课后实践。

张颖睿老师执教的六年级《蔬菜》,紧扣高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将“生活观察”与“美术技能”深度融合,打造趣味与实效兼具的课堂。首先用“大哥戴铁帽”等谜语导入,引导学生猜出茄子、辣椒等蔬菜,快速激发兴趣;接着开展“击鼓传花”游戏,以分组接龙形式说蔬菜名,回顾常见蔬菜种类,强化师生互动。随后进入讲授环节,展示山东蔬菜节图片,再让学生观察桌上实物蔬菜,通过看、摸感知形、色、肌理,还剖切花菜观察内部结构,板书总结蔬菜形、色、肌理、结构特点,为绘画打基础。之后引导学生欣赏蔬菜绘画作品,讲解构图(大小适宜、疏密结合)、线条(轻重疏密变化)要点,共同制定作业标准,同时给出绘画技法提示(如水粉画颜色厚涂、深色不加白)。最后布置作业,让学生按自身能力与喜好,选择单个或组合蔬菜,用彩笔、铅笔或水粉等形式完成绘画。

示范课后,美术组全体教师围绕两堂展示课展开深度研讨,结合教学目标达成度、学生参与情况及课堂细节处理,各抒己见、建言献策。沈木慧老师认为杨老师的《车(一)》以思维型课堂为核心,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极具亮点。情境导入用“未来汽车设计挑战赛”搭建真实场景,以“乘车烦恼”触发问题意识,瞬间抓住四年级学生兴趣,自然引出“设计服务生活”理念,让学习从被动接收转为主动探究。课中5W1H分析法的引入尤为精妙,将抽象设计思维拆解为六个具象维度,搭配“多功能救援车”案例示范,帮学生建立“问题—功能—造型”的逻辑链,再结合AI汽车发展史时间轴与实物模型观察,让学生理解“科技、需求与车的演变”关系,思维从感知到认知层层递进。不过,课堂也存在可优化处:探究环节部分学生依赖小组骨干,个体独立拆解问题能力未充分锻炼;创意创作时部分设计同质化。若后续增加“个体独立梳理—小组补充—全班质疑”流程,再提供更多开放式设计素材,或能更好释放学生创新潜能,让课堂思维深度更上一层。

蒋荣荣老师指出张颖睿老师的《蔬菜》一课,紧扣六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将美术核心素养融入教学细节,亮点突出。开篇以趣味谜语导入,快速聚焦 “蔬菜” 主题,“击鼓传花” 游戏更让课堂氛围活跃,既回顾了蔬菜种类,又自然拉近师生距离,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突破巧妙,通过展示蔬菜节图片、提供实物观察,再以剖切花菜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内部肌理,将抽象的 “肌理描绘” 转化为具象认知,为后续绘画打下扎实基础。共同制定作业标准、分层次布置任务的设计,兼顾了学生差异,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若有可优化处,可在作品展评环节增加学生创作思路分享,让互评更有深度;或短暂加入小组合作构图尝试,进一步培养协作能力。整体而言,这堂课以生活为源、以体验为径,成功让学生在感知与创作中体会美术与生活的联系,值得借鉴。

首次备课活动,不仅通过两堂高质量的示范课,为教研组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范例,更通过深度研讨明确了新学期美术教学的优化方向。未来,南京市齐武路小学美术备课组将在常态化教学中,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化需求,以 “生活观察” 为起点、以“思维培养”为核心、以“多元实践”为路径,引导学生在艺术创作中表达自我、理解生活,切实提升美术核心素养,让美术课堂真正成为“发现美、创造美、传递美”的平台。


    昨天访问: 7260  |  今天访问: 6919  |  本月访问: 263312  |  上月访问: 127667  |  访问总数: 4352499  |  会员总数: 106  |  文章总数: 2175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文鸿路166号 邮编211112 电话:025-87116692

版权所有 南京市齐武路小学

备案号: 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